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论

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论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宋代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多能。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龙图阁待制等职,曾执掌中央财政事务。他的货币理论体现在他对当时钱荒原因的分析之中,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而以货币流通速度的论述最为突出。
他把当时钱币短缺的原因分为三类八种:
第一类是属于不可避免的,有两种。一种是“今天下生齿日蕃,公私之用日蔓。以日蔓之费奉岁蕃之民,钱币不足,此无足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熙宁十年六月壬寅条。下同)这是说人口增加,公私收支日益繁多,扩大了对钱币的需要量。目前通货不足,并不奇怪。另一种是“水火沦败刓缺者莫知其几何”。即货币在流通中要自然耗损,会使钱币短缺。这两种原因,前人都曾讲过。前一种唐朝刘轶已提及过,后一种晚唐以来也不断有人谈及。唯沈括讲得最为清楚、明析,并指出这都是货币流通中的必然现象,无法避免。
第二类是属于货币政策方面的弊病,是可以补救的,有五种。他指出了这五种弊病及补救方法。
❶开铜禁。“铜禁既开,销钱为器者利至十倍,则钱之存者几何其不为器也。”开放铜禁,自然有人为了获取暴利而销钱为器,从而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量。他主张恢复铜禁,“如铜不禁,钱且尽,不独耗而已。”
❷盐钞制度不定,信用不佳。“钞之在民以千万计。今钞法数易,民不坚信。不得已而售钞者,朝得而夕贸之,故钞不留而钱益不出。”以往富室多储藏盐钞,不储钱币,以致民间储有数千万盐钞。现在钞法不定多变,盐钞信用不佳。那些不得已而收受了盐钞的人,随时将钞售出,换成现金以图储藏。如此,大量抛售盐钞,使大量钱币退出了流通领域,自然会造成钱荒。解救办法是稳定盐钞价值,提高其信用,“使民不疑钞,则钞可以为币,而钱不待益而自轻矣”。
❸货币种类单一,货币材料狭窄。“古为币之物,金银珠玉龟具皆是也,而不专赖于钱。今通贵于天下者金银,独以为器而不为币。”钱币短缺,却“专赖于钱”,金银价值较高,却又“独以为器而不为币”,这是货币制度的一个缺陷。他建议将黄金也作为支付手段,通过财政上的输纳与支付,扩大其使用范围。如此,“为币之路益广,而钱币之利少分”,通货不足的压力即可减轻。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主张,只是超越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
❹窖藏阻碍了货币的流通,他认为加速货币流通就等于增加了货币量。“钱利于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于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今至小之邑,平常之蓄,不减万緡,使流转于天下,何患钱之不多也!”这里明确地提出了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可以减少货币数量,足见他对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数量的关系有十分明确的认识。
❺铜币外流。“四夷皆仰中国之铜币,岁阑出塞外者不赀”,再加上北方进口食盐和牛羊,也引起铜钱外流,“如此之比,泄中国之钱于北者,岁不知其几何”。他建议应防止铜钱外流,其办法不一定是严禁输出铜钱,而是用经济方式阻止外贸进口,以减少对外的现金支付。
第三类是特殊地区的情况,可实行特殊的货币政策。邻近西夏的河湟,京师每年输送的钱币达数十万緡;洮州、岷州冶铁铸币年四十万緡,因而钱币数量太多,物价上涨达5倍,刚好同全国緡钱荒的情形相反。沈括认为这是特殊情况,可以让当地人民同羌人进行贸易,购买羌人的马、羊,使钱币外泄于西羌。钱币出口加征出口税。“听其私易,贳率征钱数十”。这样,既增加了税收,又换得马羊,还降低了物价,“一术而数利”。
沈括对当时钱币不足原因的认识和解决办法,是比较全面、深刻的,虽然其中某些理论,前人已经议及,但更多的则是他的独见。他主张整顿盐钞制度以稳定其值,主张用贵金属作货币,因地而异采用不同办法解决钱少或钱多的主张,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以解决钱币短缺的主张,都是非常深刻的创见,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货币理论。尤其是他的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数量关系的理论,比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货币流通速度理论早600年左右,具有世界意义。

☚ 白居易的货币调节论   周行己的钱物相等论 ☛
000021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