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n):饼类食物。外裹红绫的精美食饼。喻指文人学士受到褒奖。也作“红绫”。唐昭宗光化年间,卢延逊、裴格等28位书生考中进士,昭宗在曲江宴请他们,还特意让人做了28个红绫食饼赏赐众人。红绫饼在皇家御膳中是一道重菜,因此众进士都感到非常荣耀。后来卢延逊不被看重,曾作诗自遣道:“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吃红绫饼来。”(见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九)
红绫饼
唐代御膳中的一种面食。古时凡以面团制作的食品,不论蒸的、烙的、煮的、有馅的、无馅的,统称饼。《洛中记异》记载,唐僖宗一次到兴庆宫乘船游赏,吃的就是“红绫饼”。适逢新进士在曲江池举行宴会,僖宗便命御厨制饼,每个进士赐一枚,“以红绫束之”。由此可知,“红绫饼”是一种烙烤而成吃起来较为硬脆的饼。此饼之所以为文人所推崇,当与唐代对于炉烤饼类甚为珍视有关。此外,据《避暑录话》记载:唐昭宗光化年间(889~904年),长安城举行进士考试,录取裴格等二十八人。当新进士在曲江池举行宴会时, 昭宗特命赏赐“红绫饼”。可见, “红绫饼”乃御膳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