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沈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沈园[宋] 陆 游 其 一
〔注释〕 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陆游原娶表妹唐琬,感情很好。因婆媳不和,被迫分离。唐琬改嫁赵士程。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两人在沈园偶然重逢,唐琬以酒肴款待。陆游非常伤感,在园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不久,唐琬抑郁而死(事见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耄旧续闻》)。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春,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旧地,感伤往事而作此二首诗。沈园,故址在今绍兴禹迹寺南。②画角,古乐器,出自西羌,形似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因外加彩绘,故名。古时多在军中用以警昏晓,发声哀厉高亢。③惊鸿,比喻美人的体态轻盈。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李善注:“翩翩然若鸿雁之惊。”后亦作美人的代称,这里指唐琬。 其 二
〔注释〕 ①香消,指唐琬的死。四十年,举成数而言,实已相距四十四年。②绵,柳絮。③稽山,会稽山,在今绍兴东南。④泫(xuan眩)然,黯然流泪的样子。 〔分析〕 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写过成千上百首激昂慷慨、气壮山河的雄伟诗篇。但是,他也是一位感情真挚的男子汉,为了他自己不幸的婚姻和心爱的前妻,曾经写过好多篇缠绵悱恻的诗词,《沈园》就是其中著名的二首。 陆游青年时期和他表妹唐琬结婚,两人伉俪情深,感情弥笃。但他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在封建家长制的高压下,被迫拆散鸳鸯。之后,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另娶王氏。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春,陆游在沈氏园林中邂逅唐琬夫妇,唐琬殷勤以酒肴款待,陆游更为伤感,在壁上题了《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一首。唐琬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注〕。分手以后,唐琬不胜悲痛,忧郁而死。陆游则始终不忘与唐琬的一片真情。 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陆游重游旧地,虽然时隔四十多年,但与唐琬在这里相见的一情一景,仍然历历在目。这位七十五岁的老翁,满怀凄怆而又感情真挚地写下了这两首诗。 第一首即景生情,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城上斜阳画角哀,”写的是环境。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时间的本身就带有伤感的情愫。这时,一阵阵哀怨的军号声远远传来,更是加深了环境的凄楚。“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一句就是以景托情,为全诗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沈园非复旧池台。”写的是景物。沈园早已三易其主,景色全非。其实,陆游曾经多次来此寻找往日的回忆。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他也曾到此忆旧,写下了“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短长”的诗句,深情地怀念着黄泉之下的前妻唐琬。这次再到沈园,池台的旧容旧貌虽然早已非复旧观,但陆游怀旧情思,则是日久弥深。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写的是回忆。桥下的春水,绿波依旧。想当年,唐琬的倩影曾经在这涟漪的水波中映出闪人的光彩。“惊鸿”是年轻女子美貌的象征,曹植《洛神赋》曾有“翩若惊鸿”的佳句。这里用在对唐琬的描述,更是符合诗人的心态。在他的心目中,唐琬的倩影,唐琬的音容笑貌,唐琬的一举一动,以及唐琬的心灵,都是无比美丽的。然而,这“伤心”二字,却直截了当地道出了陆游的内心独白:景色全非,倩人不见,思绪萦怀,何其伤心乃尔! 第二首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唐琬的深深怀念之情。 “梦断香消四十年,”旧地重游,感慨万千。“梦断”指的是诗人与唐琬再度相见的机会永远不可再得。“香消”指的是唐琬早已离开人世。“四十年”是一个约数,其实,自那次沈园相逢,不久唐琬凄然逝世,到这次诗人重游故地,已经相隔了整整四十四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四十四年? 时间上相距如此久远,而陆游的情思依然恋恋不舍,可见诗人感情之深厚,思念的真切,读来感人肺腑。 “沈园柳老不吹绵。”沈园的柳树,早已老朽不堪,不可能再吐出丝丝的柳絮,随风飞扬,飘洒四方。这,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而且是诗人对自己本人的真实写照。人事变迁,年老体衰,诗人青年时期恢复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已经无法实现;诗人青年时期与唐琬的恩恩爱爱,也已无法挽回。写景原是为了写情,情景相映,陆游深沉的怀念,更是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在会稽山下,长在会稽山下,最后又老在会稽山下。七十五岁的老翁,在世已经时日无多,即将化作会稽山下的一抔黄土;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岁月里,他仍然要到与唐琬相逢的遗踪之处,凭吊一番,洒下一掬流自内心的热泪。遗踪愈是悠久,怀念愈是深沉;人愈是衰老,真情愈是诚挚。景与情,人与景,人与情,在此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凄清而又热烈的感情,从字里行间喷薄欲出,真是催人泪下。 两首诗是一个整体,从叙事开始,到抒情结束,以景托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通过细致的回忆过程,把诗人至死不渝地忠于爱情的情愫和盘托出;同时,也使诗歌的抒情艺术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3〕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4〕犹吊遗踪一泫然。〔5〕 〔1〕庆元五年春,七十五岁的陆游重游沈园,回忆四十多年前在这里与前妻唐琬相逢的往事,写了这同题绝句两首。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见其词《钗头凤》全文与注释。 〔2〕惊鸿照影来:形容美人轻盈的体态翩然一现,这里指当年与唐琬的不期而遇,匆匆一面。 〔3〕四十年:陆游与唐琬在沈园相遇时是绍兴二十五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所以说“梦断香消”,写此诗时距那次相会是四十四年,四十年是举其整数。 〔4〕稽山:即会稽山,在绍兴东南,当时的墓地。行作:就要变作。 〔5〕泫然:泪盛貌。 七十五岁的老人旧地重游,回忆青年时代的爱情悲剧,抒写了心灵上凄恻的创伤和对前妻终生未易的一往情深。第一首睹物伤情。诗人寻觅旧迹,已“不复旧池台”,而池中的绿波,池上的桥,勾起了当年相遇的回忆,“惊鸿照影”,当年匆匆一面,使诗人回忆终生。第二首写爱情的专一和永恒。伊人魂断已经四十年,诗人从枯萎的柳树,想到自己不久也将化为黄土,凭吊伊人遗迹,仍不禁老泪纵横,表现了诗人深厚、纯洁、至死不渝的爱情及品格。诗人成功地渲染凄测的气氛,所有的景物都染上悲凉的色彩,抒情曲折缠绵。“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句),在爱情上也是至情至性的好男儿。 沈园
陆游《沈园》诗有个故事,见宋代周密《齐东野语》卷一: “陆务观初娶唐氏,(唐)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姪。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嫁) 同郡宗子 (赵)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 唐以语赵, 遣致酒餚, 翁怅然久之, 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乙亥岁 (1155)也。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尝赋二绝云: …… (即上二诗)盖庆元己未(1199) 岁也。未久,唐氏死。至绍熙壬子 (1192) 岁,复有诗序云: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诗云: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 (用在河阳县做官的潘岳鬓发花白自此)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指唐氏巳死) 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又至开禧乙丑(1205) 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绝句云: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里有一处把时间先后弄错了,即先是在1192年写了诗序和律诗,再后来在1199年写了《沈园》 这两首诗。 从这个故事看,陆游和唐琬结婚后,感情极好。可是陆母不喜欢唐琬,迫令陆游跟唐琬离婚。在封建社会里,母亲的命令儿子无法抗拒,被逼跟唐琬离婚了。唐琬后嫁给赵士程。一次,陆游在沈园里遇见唐琬,唐对赵讲了,请陆游在一起喝酒,陆游写了 《钗头凤》词,题在壁上: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 错! ”写出被母亲所逼离婚,已过了几年。又说:“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 莫! ”两人的山盟海誓虽然还在,但连通信也难办到了,表达两人的深情和痛苦。唐琬读了陆游的词,也有和作,有“世情薄,人情恶”句,见《耆旧续闻》卷十。照 《齐东野语》,这首词是乙亥(1155)写的,照 《耆宿续闻》,这首词是辛未 (1151) 三月题的,因有月份,当确,是陆游二十七岁写的,这年正是被逼离婚的几年,与“几年离索”相合。唐琬写了和词,说明两夫妇不仅感情好,又同样有诗词的爱好。不久,唐琬就死了,到1192年,陆游六十八岁,再游沈园,看到四十年前的题词,还保存着,读了写诗来纪念唐琬,感叹自己鬓发花白,无法向唐琬诉说自己的断肠。梦中相会是渺茫的。“年年妄念”字面上说 “消除尽”,正说明年年在想念,点一炷香也说明对唐琬的纪念。到1199年,陆游已七十五岁,写了这 《沈园》 二首。 沈园在绍兴禹迹寺南。陆游在斜阳里,城头上吹起军号声时到沈园的。画角,古代的军号,外加彩绘。听见军号的哀鸣,看到沈园不再是旧时的池台。他登上园内的桥,看到桥下的绿波,想象唐琬曾经在绿波上照见自己美好的身影。“惊鸿”本于曹植 《洛神赋》 : “翩若惊鸿。”写洛神像鸿惊飞时姿态轻捷,是对唐琬体态的赞美,说明他还在想念唐琬。第二首 “梦断香消四十年”,“梦断”即 “断云幽梦事茫茫”,“香消”即唐琬的香消散了,双关唐琬的死去,四十多年了。“沈园柳老不吹绵”,沈园的柳老不再飞絮,含有自己心头永远像有飞絮缠绵的意思。“此身行作稽山土”,自己的身子将要成为会稽山的土,即自己快要埋骨会稽山了。“犹吊遗踪一泫然”,还在吊唐琬的遗迹,再一次泫然落泪。到1205年,他已八十二岁,还梦游沈园,可见他说的 “梦断香消四十年”,并不是没有梦见唐琬了,还是 “断云幽梦事茫茫”的意思。那两首诗说,怕经过沈园,因为到了沈园里更伤情。沈园里还有梅花香,沈园里桥头还有春水。梅花的玉骨冰清本是用来比唐琬的品格高洁,春水中有唐琬的照影,所以看到梅花,想到唐琬的 “玉骨久成泉下土”,看到春水,就想到唐琬的风姿已无法找寻,看到他壁间的题词已经尘封,也不胜怅惘,所以怕到沈园去了。陆游对唐琬深厚的爱,经过了五十多年还是那样深沉,真是极为可感。陈衍 《宋诗精华录》 评 《沈园》 :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指出这是绝顶伤心的诗,是极为确切的。 《沈园》 这两首诗艺术上的特点,第一首即景生情,首联写到沈园后所见所闻所感,“城上斜阳”是所见,“画角哀”是听闻所感。在 “斜阳”里也有感慨,因为他已七十五岁了,但这感慨是含蓄的。“池台”是所见,这里又分宾主,池是主,台是宾,只是作池的陪衬。“非复旧池台”,又写出感慨来,用 “旧”字一点,含有旧日与唐琬在沈园相会的用意,有言外之意。由此点出“伤心”,是为 “桥下春波绿”而伤心,这个 “春波绿” 当和 “池台”的“池”相应,即池中的春波绿,因为它“曾是惊鸿照影来”,归结到唐琬的照影,所以值得纪念,值得感叹,因而伤心。用“惊鸿照影”,又极写唐琬轻盈美好的风度,更为可念。全诗的主旨就在末句点明。第二首的写法又不同,先叙事,“梦断香消四十年”,叙事中抒情,这种情是那样的深沉,经过了四十年还在深深怀念,这个首句直接和末句联系,“犹吊遗踪一泫然”。这个 “遗踪”又跟上一首的 “惊鸿照影”联系。中间两句有写景,是即景抒情。“沈园柳老不吹绵”是写景,景中含情,是自己虽老却永远有飞絮在缠绵,是借柳老不吹绵来反衬自己,更透露出自己情思的浮沉。“此身行作稽山土”,是写自身,从自身的将要老死,来衬出 “犹吊遗踪”,更突出对唐琬的深情来。这两首诗里,末句的 “惊鸿照影”、“犹吊遗踪”,都是关键的词语,寄托着无限深沉的感情,成为 “绝等伤心之诗”。 沈园陆游
作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时年七十五岁。为追悼发妻唐琬而作,代表了陆游诗的另一方面。陆游个人生活的最大不幸,莫过于与唐琬的婚烟悲剧。据《耆旧续闻》、《齐东野语》等书记载和近人考证,陆游二十岁时与唐婉结合,伉俪相得,然陆母并不喜欢唐婉,迫使二人离异。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陆游三十一岁那年春天,偶与唐婉夫妻相遇于绍兴沈氏园林,得到他们酒食款待。这次见面的结果,是留下了闻名千古的《钗头凤》。据说这次见面不久,唐氏就下世了。四十五年以后,诗人重来沈园,回忆起伤心的故事。又不禁落泪,写下《沈园》二首。 《钗头凤》是游园重逢之作,《沈园》则是回忆沈园重逢之作;《钗头凤》感伤“人成各”,《沈园》则纯属生死恋;《钗头凤》是盛年之作,而《沈园》是老年之作。在诗中我们看到,四十年梦断香销,沈园的一切都已变了、变得认不出了——“沈园非复旧池台”,连曾装点出满园春色的宫墙柳也变了——“沈园柳老不吹绵”,作者本人也从翩翩少年一变而为鸡皮老翁,然而不变的只是那个感天动地的“情”字。只要人还在,情就不会死——这就是“此生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涵义。桥下春水之所以绿得可爱,只因“曾是惊鸿(出《洛神赋》)照影来”!桥下春水之所以绿得伤心,只因为“曾是惊鸿照影来”!虽则人去桥空,这个“影”却刻在放翁心头,是一辈子磨灭不掉了。一往情深、至死不渝,陆游爱国如此,用情亦如此,“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此言不虚也。 沈园 沈园南宋名园之一,在绍兴城东南的洋河弄内。现在仅存一角,原有亭阁画廊都已不存。园中有小池形如葫芦,名葫芦池,上有石板小桥,连同池边假山、水井,均当年旧物。南宋诗人陆游曾与离异的妻子唐琬邂逅于园中,感慨万端地在园壁题《钗头凤》词一阕。陆游的爱情悲剧引起人们极大的同情,《钗头凤》词成为爱情词中的绝唱,沈园也因此闻名于世。近年沈园已经重建,以自然的水池土山和花木景色为主,疏朗地布置孤鹤轩、八咏楼、双桂堂、沧浪亭和藕香榭等建筑。 ☚ 后乐园 白氏庄 ☛ 沈园 沈园位于市区东南角木莲桥洋河弄。原为沈氏旧业,一名沈家园。因与南宋诗人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有关而名垂后世。陆游与唐琬年轻时结为婚姻,两情甚笃。因陆母厌恶唐琬,被迫离异,各自婚嫁。十一年后,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陆游与唐琬不期在沈园相遇,陆游为赋《钗头凤》词题于壁,词中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句。唐琬亦赋词相答:“病魂常似千秋索……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不久抑郁而死。三十八年后,陆游重游沈园。此时,园已三易其主,景物已非,而壁间所题《钗头凤》词仍在,心中怅然,遂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诗。四十五年后,陆游已七十五岁,又来沈园,触景生情,哀伤不已,作《沈园》诗二首。沈园原有面积约0.7公顷,建有亭台楼阁和假山池塘。现存葫芦塘、水井即原有景物。经修复,部分园景已开放游览。清人蒋士铨、邵纬和今人郭沫若、夏承焘等有游赏之作。园内辟有陆游纪念馆,陈列陆游画像、著作版本及有关文物。 ☚ 王羲之故居 青藤书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