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航道
沅水为湖南省第二大河流,是连接湘黔川鄂的跨省水通道,历来都是商贸往来,军需必经的水运动脉。然而沅水以其水流湍急,礁石众多,滩险难行,为历代政府所折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湘西山区水运面貌,从1954~1973年,省政府先后安排资金933万元,按85%通航保证率,水深1~1.2米,航宽20~30米,弯曲半径大于200米的整治标准,对沅水洪江至常德460公里航道,进行了3次较大的基建性整治。据统计,共完成整治滩险83处,疏卵石56万立方米,筑坝45万立方米,炸礁2.7万立方米,整修渠道244公里,桥42座,架航道专用电话线263公里,建滩站13处,全线设置三类航标。整治后的沅水航道,沅水运量呈显著增长,从五十年初的50万吨增加到八十年代末的200多万吨,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湘黔、枝柳铁路建成后,沅水与其构成了“公铁水”立体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