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日本德岛市的古称。参见“德岛”。 粟Sù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湖北之利川,湖南之长沙,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侗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汉有治粟都尉(《姓氏考略》按:‘治粟都尉’,为‘治粟内史’之误),因以为氏。”此以官为氏。《中国姓氏大全》亦注:“秦代有治粟内史。掌管财政收入为九卿之一,其后以官为氏。” ❷或为宿姓所改。《姓氏考略》据《程启充墓志铭》注云:“又有音讹改粟氏者,蜀宿进之后。”宿进,明正德中蜀人(或称:弘治时人),为进士。望出江陵。 《三国志·魏志》袁绍魏郡太守粟举;宋代有粟彭年;明代有粟恕,户部尚书;又有粟登,弘治进士;清代有粟千种,康熙乙未进士。
粟Xiù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湖南之长沙、芷江等地有分布。粟,谷类的通称,以为姓。多音sù,音xiù者,可能因方音所致,犹“宿”音sù,姓亦音xiù。 粟sù古以粟爲黍、稷、粱、秫的總稱。亦泛指糧食。揚雄《羽獵賦序》:“女有馀布,男有馀粟。” 粟 粟sù谷子。脱壳为小米。《小雅·黄鸟》一章:“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毛《传》:“黄鸟,宜集木啄粟者。穀,善也。”《小雅·小宛》五章:“交交桑扈,率场啄粟。”毛 《传》: “交交,小貌。桑扈,窃脂也。”《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粟,北人谓之小米也。”[集解]:“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苗俱似茅。” ☚ 葵 雁 ☛ 粟读音s·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相玉切,入,烛韵。 ❶谷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小而密集,去皮后的子实就是“小米”。 ❷泛称谷类。 上一条: 蘇 下一条: 僳 粟cuok23[ts′uɔɂ]稻谷 ⊳砻砻~,~砻砻,糠养猪,米养侬<谣>(谷砻磨稻谷,稻谷磨呀磨,糠养猪,米养人。这是与幼儿推手游戏时所唱儿歌)。 粟《广韵》相玉·燭;cīk‖sù稻谷:曝~pákcīk(晒谷子) ❍ ~仓cīkcg(粮仓;谷仓) ❍ 籴~diáhcīk(买谷子)。《广韵》:“粟,禾實也。” 粟{}四5953名粮食。闽语。福建顺昌〖tsߵu43〗、建阳〖sy214〗。   粟su一种谷物,即谷子。李贺《长歌续短歌》诗:“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陇:农作物的行列。)晁错《论贵粟疏》:“~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时成也。”(帛:丝织品的总称。) 粟sù❶谷子。 ❷姓。 【注意】跟“栗”“票”不同。 ★罂粟 沧海一粟 粟谷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粗壮,花小而密,子实去皮后即“小米”。秆、叶可做饲料:布帛(bo)菽(shu)~︱沧海一~。 粟sù❶ 谷子。 ❷ 姓。 粟粟su粟米 粟子 罂粟 沧海一粟 太仓一粟 一丝半粟 粟痤腫也。《易通卦驗》: “未當至而至,則人足少陽脉盛,人多病粟疾。” 鄭玄注:“粟,痤腫也。” (《漢學堂叢書》)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穀部 > 九穀 > 粟 粟 sù 亦作“𥻆”。古時對未脱殼穀物之通稱,亦爲糧食之通名。今稱粟爲穀子,去皮後名小米。《說文·𠧪部》:“𥻆(粟),嘉穀實也。”段玉裁注:“穀者,百穀之總名……嘉穀之實曰粟,粟之皮曰糠,中曰米。”《詩·小雅·黄鳥》:“黄鳥黄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周禮·地官·倉人》:“掌粟入之藏。”鄭玄注:“九穀盡藏焉,以粟為主。”《禮記·曲禮上》:“獻粟者執右契。”孔穎達疏:“粟,粱稻之属。”《左傳·僖公十三年》:“秦於是乎輸粟于晉。”《爾雅翼·釋草》:“古不以粟為穀之名,但米之有孚殼者皆稱粟。今人以穀之最細而圓者爲粟,則粱是其類。”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二·粟》。 
粟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容量單位(附) > 粟 粟 sù 粟【同义】总目录 粟小米稷粟sù〖名词〗 本指谷子,亦泛指粮食(28)。《晁错论贵杰疏》: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粮食,是百姓种的,生在地上不会缺乏。《圬者王承福传》:粟,稼而生者也。——谷子,是经过耕种而后生长的。《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假使老天下宝玉,饥饿的人不能拿它当粮食。 粟sù❶ 谷子,去皮后称小米。《诗经·小雅·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吕氏春秋·审时》:“是以得时之禾……其~圆而薄糠。”泛指谷物,粮食。晁错《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邵长蘅《阎典史传》:“输不必金,出~、菽、帛、布及他物者听。” ❷ 泛指像粟一样的颗粒状物。《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比喻微小。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 ❸ 皮肤上因寒冷或恐惧而起的小疙瘩。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月色如霜不~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粟*suCBDA ❶农作物名。又称“谷子”。带壳的子实也称“粟”。去壳后称“小米”。 ❷<文>粮食的通称:征赋钱~,以实仓库(《韩非子》)。 ❸姓。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古代指粮食作物:禾(禾稼;田~;麦~;秋~) 黍(黍物;黍稷) 穄(穄子) 饎 稷 普淖 馨香 火谷香合 菽粟 野生的禾:稆 穞 去皮后的黍子:黄米 黍子 香合 去皮后的粟:粟 禾 小米 高梁:秫(秫米;秫黍;秫~;陶秫;陶令秫) 蜀黍 玉蜀黍:玉米 玉麦 鱼麦 珍珠米 麦子:麦(~穗;大~;小~) 大麦:麰 蚕豆:罗汉豆 ☚ 谷物2 蔬菜 ☛
俸禄 俸禄俸(俸食;俸资;俸薪;俸钱;俸给;俸秩;俸金;俸银;~粮;俸粢;请俸;吏俸;服俸;公俸;清俸;薪俸) 禄(禄俸;禄奉;禄力;禄食;吏禄;蓄禄;衣禄;谷禄) 奉(禀奉;请奉;月~) 食(料食) 秩(秩禄;秩饭;秩俸;荣秩;吏秩) 粟(粟秩) 饩(饩廩;饩稍;馔饩) 官资 请给 寉料 官位俸禄:荣资 爵位俸禄:爵禄 官位爵禄:轩冕 轩裘 轩裳 职位俸禄:职秩 财利俸禄:利禄 恩宠利禄:宠利 增加俸禄:进秩 进俸 进给 任官所得的财货:宦囊 用作俸禄的米:廪(廪禄;廪给;廪俸;廪秩) 俸米 禄米 禄粮 禄饩禄禀 秩米 秩粟 赐给的俸金:赏俸 给予有功者的俸禄:禄勋 朝廷的俸禄:计食 朝廷给予的俸禄:宠给 官吏的俸禄:宾秩 官俸 官廪 禄禀 鹤俸 鹤料 鹤禄 请受 地方官的俸禄:外禄 官吏和军士的俸给:禄饷 清闲官职的俸禄:闲禄 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官秩 不做事而领的薪俸:干俸 干薪 全额的俸禄:全俸 满秩 欠发的俸禄:逋禄 微薄的俸禄:薄俸 薄禄 残俸 折腰禄五斗米 斗斛之禄 斗升之禄 斗筲之禄 升斗之禄 菲薄的俸禄:微禄 富余的俸禄:余禄 优厚的俸禄:丰禄 逸禄 厚禄 盈禄 重饵 厚俸 厚秩 高秩 桂食 厚俸,高薪:重禄 高高的官位,优厚的俸禄:金珰 肉食 膴仕 美禄 穹秩 高官厚禄 高官重禄 五鼎万钟 金镳玉辔 金镳玉络 高爵丰禄 高爵厚禄 高爵重禄 高位厚禄 高位重禄 厚禄高官 厚碌尊官 尊官厚禄 美官丰禄 薪俸极丰厚:万钟 官位很低,俸禄甚少:尺板斗食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俸禄) ☚ 工资 费用 ☛
粮食 粮食粮(粮石;粮斛;粮廪;粮糗;粮糒;米粮;食粮;夏~;断~) 粟(粟米;米粟;菽粟) 廪 禀 餦 糈(饷~) 饩 农食 粒食 谷食 物斛 本物 本货 谷米 米谷 米粒 米斛 颗粒 籽粒 粮食总称:粟(重农贵~) 粮食和人力:食力 精神食粮:灵粮 钱财粮食:赀粮 资粮 资食 金谷 粮食的颗粒:籽粒 粮食的果实:米(米米;稻~;花生~;包谷~) 粮食磨成的粉:面(面粉;面雪;白~;麦~;米~;豆~;细~) 粉(豆~;米~) 劣质的面粉:混合面 食粮丰足:足食 粮食极多:万箱 万钟 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粮食储备:兼年之储 极其丰富的粮食储备:储九之富 粮食匮乏:艰食 粮食严重缺乏:粮荒 粮食对百姓极为重要:食为民天 食乃民天 民以食为天 (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等的总称:粮食)
另见:食物 饭食 饭 吃食 ☚ 粮食 各种粮食 ☛
麦黍等粮食 麦黍等粮食麦子:麦(麦子;~浪;大~;小~;燕~;黑~;莜~;油~) 大麦:麰(麰麦;麦麸) 倮麦 大麦的一种:稞(青稞) 元麦 裸麦 穬麦 米和麦:米麦 小麦:来 小麦的皮屑:麸(麦~) 稃(粰) 麦糠 高梁:秫(秫秫) 稷(木稷) 粱 芦穄火谷 桃黍 木稷 荻粱 乌禾 芦檫 茭子 名禾 一种高粱:蜀黍 高粱米:秫米 包谷:粟(~米) 玉米 玉麦 玉茭 包米 包芦 棒子 珍珠米 玉蜀黍 黄米:黍(黍子;黍米) 糜(糜子;糜黍) 穄(穄子) 黄粱 香合 黍的不粘者:糜(糜子) 黑黍:秬(秬黍) 一种黑黍:秠 小米:粟米 颗子 ☚ 各种用途的粮食 豆类 ☛
各科的病 各科的病内科病名:疳 痞 痃 疸 感冒:外感 流感 伤风 着凉 受凉鼽嚏 霜露之病 霜露之疾 哮喘病:齁(~得慌) 哮(哮喘) 喘 外科病名:瘘(~管) 疝(疝气) 痔 疣 痈 疽 溃烂:疡(溃疡) 溃(~脓) 嘴唇溃疡:胗 疮溃不收口的病:漏(痔~) 中医妇科病名:带(白~) 崩漏 传染病名:痘(面~;水~) 疟(疟疾;齐后~) 疹(疹子;风~) 疽(痈~) 痢 麻(麻疯) 癞 花(天花~;面~;出~) 痁 痎 面豆 结核病名:痨(痨病;肺~) 劳(童子~) 瘵 急性传染病名:瘟(瘟疫) 疫(疫气;疫病;沴~;时~) 瘥(沴瘥) 瘴(~气) 大札 时气 沴疠 佐疾 天行病 天行证候 急性肠道传染病:霍(霍乱) 痢疾:痢 泄利 瘟疫与灾荒:札荒 害人的疫病:烈假 运动系统病名:痿(痿症;下~) 癃 瘫痪:疯(~瘫) 瘫(面~) 俳(足~) 痪 枯 偏瘫:痱 偏枯 半枯 偏废 半身不遂 半身不随 半身不摄 风湿病:痹(痹症;痹痼;寒~) 四肢的病:末疾 足部的病:足疾 白内障:翳(白翳) 瞖 皮肤病名:疥(~瘙) 疔 疖 痄(~腮) 痱 痘(~疮) 痆 瘃 疱(面~) 疡 痏 瘊 痒 疣 痣痂 痤 苛(~痒) 疮(疮疾;疮疡;疮痏;疮痍;疮疖;疮疠;疮肿) 疯(白癜~) 癜(紫~) 疠(疥~) 瘢(紫~;白~) 癣 瘭(~疽) 瘙(骚) 疽 疤 痈(~疽) 瘩(~背) 瘘(鼠~) 臃 癀 癍 粟 鬎鬁 瘌痢 疙瘩 扢秃 斑秃 愠羝 蚧搔 狐臭 腋气 癞痢 雀班 鬼剃头 痣和疣:志赘 ☚ 各种病 神经系病名 ☛
谷物2 谷物2谷 稼 稌 田谷 黄禾 谷物名:粢(六~) 粟(重农贵~)稻(水~;旱~;早~;陆~;粳~) 稻和菽:稻菽 谷物总称:粢(六~) 禾稼 经霜后的禾稼:霜禾 谷的品种:粳 糯 籼 稌 稉 谷的优良品种的统称:粱 先种的谷物:稙 早种的谷物:稙谷 早稻,早种的稻禾:稙禾 早熟的谷物:穛 早种晚熟的谷物:穜 后种先熟的谷物:稑 穋 成熟的稻麦:黄云 黄稼 成熟晚的稻子:稰 晚稻 霜稻 黄秧 茂盛的谷物:嘉生 丰美的谷物:黄茂 稻摇摆的样子:罢亚 (稻、麦、谷子、高粱、玉米等作物的统称:谷物) ☚ 庄稼 粮食作物 ☛ 粟sù相玉切,入烛。 ❶谷子的颗粒。《礼记·曲礼》:“献~者执右契,献米者操量鼓。” ❷粮食的总称。李斯《谏逐客书》:“地广者~多,国大者人众。” ❸粒状的东西。《山海经·南山经》:“多白玉,多丹~。” ❹皮肤触寒而起疙瘩。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月色如霜不~饥,月光如水不沾衣。” 〖粟〗 粵 suk1〔叔〕普 sù 小米,古稱「稷」,後來泛指糧食。司馬光《訓儉示康》:「妾不衣帛,馬不食〜,君子以為忠。」
粟foxtail milletSetaria italica (L.)Beauv.,中国北方通称谷子。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重要的小谷类作物。去壳后的子粒叫小米。原产中国,后传入欧洲。株高60~180cm,秆粗壮,有分蘖,并能成穗。节间中空。叶披针形,叶舌短而厚,被有茸毛。一朵上位花结实,一朵下位花退化。颖果壳呈橙、黄、白、红、紫或黑色,子粒卵圆形。胚乳有糯与非糯之分。春播或夏播,生育期短,约60~140天。喜温、耐旱、耐瘠,适应性广。子粒营养丰富,供食用、酿酒。茎、叶、谷糠可作饲料,但有时有毒,应注意。 国际上也有将粟、黍、䅟、稗、御谷等合称为粟类作物。 粟见“粱”。 粟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谷子。起源于中国,约7000年栽培史。喜温植物,年积温1600~3000 ℃,生育期60~150d。株高0.6~1.5 m,叶长10~60 cm,须根系。穗状圆锥花序。子粒为颖果,蛋白质含量7.25%~17.5%,其中赖氨酸含量为2.17%。 粟 粟suSetaria italica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年生草本,分蘖。叶鞘无毛,叶舌短而厚,具纤毛,叶片条状披针形,柱状圆锥花序,小穗簇生于缩短的分枝上,基部有刚毛状不育小枝1~3条。颖果。子实卵圆形,黄白色。喜温暖、耐旱、适应性强。原产我国。以山东、河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栽培最多,谷粒主要供食用,也可酿酒,秆、叶为良好饲料。 ☚ 高粱 黍 ☛ 粟 粟粮食。我国最早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了粟的种植。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期遗址发现的粟粒,距今已有七千三百年。文献记载粟的栽培稍晚,《绎史》卷四引 《周书》: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春秋战国时,粟已成为主要食粮,《管子·重令》:“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后成为黄河流域的广泛栽培的粮食作物,并有年谷、嘉谷、粱的美称。粟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10%~14%的蛋白质和20%的脂肪。粟的驯化和种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早期农业的重大贡献之一。 ☚ 稻 禾 ☛ 粟 粟Setariaitalica又称“谷子”。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原产我国。一年生草本粮食植物。茎秆粗壮,高约1米,叶片窄带形。茎秆顶端生有谷穗,因穗大通常下垂,谷穗有圆锥形、圆筒形、棍棒形和纺锤形,果实外壳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紫色、红色、橙色和黑色等。果实多是卵圆形,黄白色,去壳后,叫“小米”。营养价值较稻米高,煮饭、做粥也易于消化和吸收。每百克种子含淀粉72~76克,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磷240毫克,钙79毫 
粟
克,铁4.7~7.8毫克。为老年人良好滋补食品,可长期食用,具有健胃养胃、清热补虚和安眠的功能。小米富含色氨酸,每百克高达202毫克,色氨酸能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分泌“五羟色胺”,可使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性抑制,使人产生困倦欲睡感,老年人如在睡前半小时适量进食,有助于早时入睡。除可食外,还可酿酒。以河北、山东、东北和西北等地区栽培较多。可生用掺酒做垂钓诱饵,也可煮熟后撒入垂钓点,引诱大中型各类鱼。 ☚ 黍 小米 ☛ 粟sù❶植物名,禾本科。 ❷姓。 粟sù《本草纲目》谷部第23卷粟(265)。药名。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Beauü.详见“粟米”条。 粟sù ❶ (粟子) foxtail millet; millet ❷ (粮食的统称) grain ❸ (姓氏) a surname: ~ 丰 Su Feng ◆粟草 milletgrass; 粟米 [方] maize; corn; 粟子 [方] millet 粟古代泛指谷类,用为粮食的通称。与后世专指粟谷不同。《战国策·楚策一》记苏秦说楚国“粟支十年”,可见楚国粮食储存之丰裕。又《史记·越世家》称“雠、庞、长沙,楚之粟也”,是说所举三地为楚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粟sù❶ 粟陈贯朽
❸ 贯朽粟陈
❹ 不食周粟|布帛菽粟|沧海一粟|耻食周粟|飞刍挽粟|仁浆义粟|太仓一粟|一丝半粟 粟*sù(12画)
  【提示】米,中间是竖,不是竖钩。不要错写成栗。 *粟sù12画 覀部 (1) 北方所说的谷子(籽实去壳后称小米);也指这种农作物的籽实。 (2) 旧时泛指谷类。 粟 ☚ 栗 齊部 ☛ 粟sù甲骨文以来的会意字。象禾带谷实状。《说文》所载籀文从米,误从三个𠧪(tiáo,一种酒器)。战国和小篆从米从一个𠧪,也误。或省去𠧪上的⺊,作,仍不正确。隶书逐渐成“覀”。楷书继承。古代泛称谷类。近代现代粟指谷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小而密集,子实去皮后就是小米。 粟★常◎常
sù表意,甲骨文象果实饱满的禾形;小篆上象谷物饱满的果实,下从米,隶定为“粟”。本义表示成熟的谷子,引申为谷类,假借为姓。 【辨析】 以“粟”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sù:僳。粟 (sù)从米,从𠧪。 【按】粟,《説文》:“嘉穀實也。”段玉裁注曰:“古者民食莫重於禾黍,故謂之嘉穀。穀者,百穀之總名。嘉者,美也。”粟的本義是禾穀的果實,即粟子、穀子。 粟 甲 篆 隶sù【析形】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以手摘取成熟谷粒的样子。小篆字形谷粒部分讹变作 ,下半变成意符米。隶书字形变后 又讹变作西。 【释义】《说文》:“嘉谷实也。”本义是黍的籽粒,后来引申泛指粮食。粟粒很小,所以用以喻小。[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颗谷子,比喻极其渺小。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 In Oracle, the character is shaped like picking mature grains by hand. The grains transformed erroneously into and the lower part transformed into 米(mǐ,rice) in Small Seal script. The part is transformed erroneously into 西 in Official script. 【original meaning】 The seed of millet. 粟 ☚ 須 業 ☛ 0000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