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粟叶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粟叶甲yellow-legged lema旱粮食叶害虫,又名谷子负泥虫。学名Oulema tristis (Herbst)。鞘翅目,负泥虫科。分布于欧洲、朝鲜、日本和中国的黄河流域及北方各省谷子产区。主害谷子,尤以抽穗前心叶期受害最重,有时也为害糜、黍、高粱、玉米、小麦、大麦、陆稻。成虫体长3.5~4.5毫米,体背黑蓝,有金属光泽,头钢蓝色,具粗刻点,头顶后方有一短纵凹,复眼大,向外侧突出,触角黑褐11节,基半部细于端半部,第一节膨大,长约为三和四节之和,第二节最短,五至八节几等长,大于第九和第十节,第十一节最长;前胸背板长大于宽,两侧中部之后内凹,中央有一短纵凹。基部横凹明显,刻点多集中两侧及基凹中,中纵线具两行排列不齐的刻点,中部之后常仅见一行,于基部前消失(见图);鞘翅平坦,各具10行整齐的纵列刻点,第一和六至八行距及鞘翅外缘有细刻点,足除基节钢蓝外,余为黄色,爪黑褐;腹部腹面钢蓝有光泽,有银灰绒毛。卵椭圆,橘黄色,长0.8~1.5毫米,末龄幼虫体长约5毫米,圆筒形,腹部膨大,背面隆起;头黑褐,口器和单眼深红褐色;胸腹部黄白,有稀疏短毛。蛹浅黄,长约5毫米,结灰色茧。在北方旱粮区年生1代,均以成虫潜于杂草根际、作物残株、土缝或山地梯田地堰石块下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华北、西北)或6月上旬(东北)前后恢复活动,越冬成虫出蛰几天后即潜入谷田为害。有假死性及趋光性。出蛰后5~6月间及秋季,中午前后最活跃,常作短距离飞翔,仲夏中午高温时刻活动变缓。多于夜晚取食。卵散产于第一至第六谷叶叶背,尤以第二、三叶上最多,常1~4粒呈“一”字形排列。雌虫多次交配,一生产卵5~11次,每次可产3~29粒,一般6~11粒。由于成虫产卵历期较长,生活世代不整齐。6月田间可见成虫、卵及幼虫。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爬行缓慢,陆续潜入谷苗心叶或近心叶的叶鞘为害。常3~5头,多至20余头潜入同一心叶取食叶肉,残留叶脉及表皮,致使叶片呈现灰白纵行条斑。受害严重者,可使谷株枯死。华北、西北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东北在6月中旬至7月是为害盛期。幼虫常负粪于体背。幼虫期约20天,共4龄,老熟入土1~2厘米处作茧化蛹,蛹期16~21天,一般18天左右。越冬成虫大部转入谷田时用敌百虫、杀螟硫磷、甲基对硫磷喷粉,或用敌百虫、敌敌畏喷雾,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