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汲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汲黯?—前112西汉中期著名谏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初任中大夫。出使经河南郡,见百姓伤于水旱之灾,或父子相食,乃假托皇上之命,调拨该郡官粮予以赈济。后调任东海郡守,轻刑简政,东海大治,因功迁主爵都尉,位同九卿。秉性戆直,敢于切谏,曾当面指责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惹得武帝怒而罢朝。武帝每接见他,必整冠以待。时武帝正用兵匈奴,他反对出征,主张和亲。随着汉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武帝对其信任日减。后出为淮阳郡守,死于任所。 汲黯借指刚直之人。唐崔融《哭蒋詹事俨》诗: “汲黯言当直,陈平智本奇。功成喜身退,时往惜年驰。” 汲黯 汲黯?~前122西汉大臣。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出身于卿大夫家庭。以父任,景帝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著称。武帝时,初为谒者。曾往河内视察失火事,以便宜持节发仓粟赈贫民,武帝以为贤,迁为荥阳令。他耻为县令,称疾归田里。武帝得知,召为中大夫。由于切谏不得久留朝内,出为东海太守。他学黄老言,以黄老术治郡,政绩卓著,迁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好游侠,任气节,行修洁,敢于犯颜直谏。他讲:“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 宁令从谀承意, 陷主于不谊乎?且已在其位, 纵爱身, 奈辱朝廷何!”(《汉书·汲黯传》)武帝对他很敬畏,称为“古社稷之臣”,而且“不冠不见也”。他反对武帝抗击匈奴的战争, 鄙视俗儒的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 憎恶刀笔吏深文巧诋陷人于罔而以自为功。因公孙弘上言, 徙为右内史。坐法免官,隐于田园数年。后出为淮阳太守,以秩真二千石居淮阳而卒。 ☚ 胡宽 郑当时 ☛ 汲黯? ~前112西汉大臣。字长儒,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初为荥阳令,因耻为令,托病还乡。武帝闻之,召拜为中大夫。后任东海太守。轻刑简政,数年,东海大治,召为主爵都尉。为人性倨,不能容人之过,好直谏廷争。尝面说武帝“内多欲而外示仁义”,武帝称之为“社稷之臣”。后遭嫉妒,出为淮阳太守,不久病死。 汲黯?—前112西汉官员。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推崇黄老学说。武帝时,任东海太守,与民休息,东海大治。继为主爵都尉。常直言切谏,反对武帝独尊儒术和用兵匈奴。指出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后出为淮阳太守, 在任七年死。 汲黯?—前112字长孺。西汉大臣,濮阳(河南濮阳西南)人。学道家黄老学说。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时任东海太守。后为主爵都尉,常直言切谏,并反对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主张“和亲”。终官淮阳太守而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