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望江南 幽州九日》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②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③南北各天涯。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④和泪捻琵琶。⑤ 【注释】 ①幽州:即元大都(今北京)。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②官舍:官方馆舍。即指词人当时居住的会同馆 ③“永夜”句:用杜甫《宿府》成句。永夜:长夜。④:绮席”二句:这是回顾临安宫殿当年华贵、欢快的生活。绮席:雕花的席子。寒玉枕:似美玉般清凉雅洁的角枕。⑤捻(nian,拈):弹琵琶的一种指法。 【译文】 官舍里冷悄寂寞,孤身独坐,直到拂晓月落。长夜不寐,只闻角声呜咽,悲凉自说。客游异域,正思念家乡,愁心似破。南北双方,如今恰是天涯辽阔。 肝肠断裂,自搔白首,为之长长叹嗟。回想起雕花的寝席,象牙的卧床,似寒玉般的角枕,宫中美人曾在何处,饮酒作乐赏玩菊花?眼前只能和着热泪,弹奏起琵琶。 【总案】 汪元量随三宫到达大都后,不愿屈服于元统治者,洁身自好。然此身亦不能完全自主,困居馆舍。他身处北地,心向南方。佳节重阳,思乡情倍切,愈益感觉到飘流异地的孤寂、冷清、凄凉,这一切都倾吐在词中。词人的遭际,是与家国覆亡的痛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回首往昔、叹息现实时,就自然融入了亡国的哀思。比之一般的佳节思亲之作,更为深沉凝重。通篇即事、即景抒情,自然流畅,真挚哀婉,偶尔一笔回忆往事,更加沉痛感人。中间运用杜诗成句,亦如同己出。汪元量南北奔波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使他的词在宋遗民作品中独标一格。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望江南 幽州九日》·汪元量
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词牌下的小标题“幽州九日”,将这首小令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作词的缘由都交待得很清楚。“幽州”是元大都的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作者在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的初秋,随同太皇太后谢道清被遣送到这里。“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恨眷恋。上片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下片是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这两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体内容。“美人”当指南宋宫廷中的嫔妃、宫娥,只有这些人才能有象牙床、寒玉枕。黄花乃菊花。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而今国破家亡,她们还能像往年那样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