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剂tāng jì汤药: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另加减~,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五二·1208) 汤剂药物剂型之一。用药物煎汤,去渣取药汁而成。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优点,故临床上应用最广。 汤剂把一种以上药物加水煎煮(或水中加适量的酒),然后去渣取汁即是汤剂。汤剂是最常用的剂型,有吸收快、便于随证加减等优点。故常用于新病,急病。 汤剂药物剂型之一。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成。其特点是吸收快,药力易于发挥,而且便于药味的加减,故临床上使用较广泛。 汤剂 汤剂平息方之首汤剂,是将药粉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澄清药汁服用的一种剂型。汤剂分清热汤、祛寒汤2种。 清热汤 有54种(包括复方汤26种,零星汤11种,单味汤17种)。其中复方汤有以下各方: 三味獐牙菜汤 车前状垂头菊、龙骨、獐牙菜以印度獐牙菜为主,或用篦齿虎耳草等獐牙菜类药配伍,水煎蒸发去三分之二水分,置凉服用,主治隆病、赤巴病、培根病及黑白亚玛头病、外伤等引起的各种头部疾病。 二味木香汤 木香、诃子二味煎汤凉服或滴耳,主治耳内流脓血及刺痛。 五味铁屑汤 铁屑、小檗皮、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煎汤,置凉服用,主治所有眼疾。 三味小檗皮汤 小檗内皮、大籽蒿二味煎汤内加熊胆,主治鼻衄。 三味黄矾汤 黄矾、山矾叶、诃子等煎汤置凉,反复长时间含漱,主治口腔疾病。 五味甘青乌头汤 甘青乌头、甘草、大花龙胆等水煎汤加天竺黄、蔗糖,主治声音嘶哑和咽喉烧痛发干。 三味砖块汤 砖块煎汁加芫荽子和蔗糖煎汤,含漱,能消除口舌咽喉干燥等症。 三味檀香汤 白檀香、肉豆蔻、广枣等水煎汤凉服,主治心热病。 四味无茎芥汤 无茎芥、甘草、紫草茸、岩白菜等水煎汤,能消除肺血热引起的刺痛及痰涎乖多等症。 五味岩精汤 岩精、藏马兜铃、鸭嘴花等水煎汤,再加藏红花和熊胆二药,能消除肝热病。 三味丁香汤 丁香、波棱瓜子、诃子等水煎汤,主治脾热病、肠鸣腹胀等症。 四味诃子汤 诃子、紫草茸、山矾叶、茜草等水煎汤,主治肾热引起的绞痛及大小肠等下腹热病。 四味苍耳子汤 苍耳子、藏獐牙菜、余甘子、总状青木香等水煎汤,清胃热。 三味叉分蓼汤 叉分蓼、茜草、甘青乌头等水煎汤,能消除肠热。 四味止泻木子汤 止泻木子、甘青乌头、岩白菜、藏马兜铃等水煎汤,主治胃肠等腑热。 六味葫芦子汤 四味止泻木子汤加葫芦子和粳米煎服,止热性腹泻。 三味蒺藜汤 蒺藜、冬葵、螃蟹等水煎汤,主治尿闭。 三味喜玛拉雅紫茉莉汤 喜玛拉雅紫茉莉、黄精、蒺藜等水煎汤,消除子宫热病等。 三果汤 诃子、毛诃子、余甘子水煎汤,促使瘟疫成熟,清除瘟热和紊乱热等各类新旧热。 四味藏木香汤 藏木香、悬钩木、宽筋藤、干姜等水煎汤,促使瘟热成熟,消除单纯性培根病和聚合性木布病、虚热、血热刺痛等。 四味獐牙菜汤 獐牙菜、兔耳草、余甘子、鸭嘴花等水煎汤,主治血病紊乱热及分清泌浊。 四味獐牙菜汤 獐牙菜、宽筋藤、波棱瓜子、苍耳子等水煎汤,主治瘟热引起的身体沉重和神志不清。 四味骨碎补汤 骨碎补、诃子、甘青乌头等煎汤加硼砂,解合成毒中毒。 四味藏木香汤 藏木香、广木香、石斛、鸭嘴花等煎汤置凉服用,消除重度木布病引起的刺痛。 四味西藏猫乳汤 西藏猫乳、诃子、麻花秦艽、小檗内皮等水煎汤,清除黄水热盛病。 三味獐牙菜汤 獐牙菜、麻花秦艽、甘青乌头等煎汤,主治赤巴热盛病等。 零星汤 三味米泔水汤,米泔水煎汤加石斛、蜂蜜少饮多餐,功能止呕吐。 五味木橘汤 木橘、青杠脂、五味子、小檗花等用酪浆煎汤少量多餐,止常见寒热腹泻。 二味黄葵子汤 黄葵子、甘青乌头煎汤,主治毒热引起的呕吐。 三味红花汤 红花、熊胆、紫草茸等煎汤,用于止血热引起的呕吐。 九味独活汤 白亮独活根、小檗内皮、大籽蒿、珠芽蓼、紫草茸等煎汤,加红花、熊胆、独活籽、豌豆花,主治各种出血。 三味手掌参汤 手掌参、宽筋藤、獐牙菜等煎汤,主治四肢到处发烧。 三味宽筋藤汤 宽筋藤、岩精、诃子等煎汤,主治关节炎等下肢黄水病及各类热证。 四味甘草汤 甘草、檀香、麝香、岩白菜等煎汤,清脉热。 五味喜玛拉雅紫茉莉汤 喜玛拉雅紫茉莉、小檗内皮、宽筋藤、诃子等煎汤,再加乳香,主治黄水病及各种皮肤病。 四味獐牙菜汤 獐牙菜、苍耳、肉豆蔻、余甘子等水煎汤,主治目黄、胆汁降于胃引起的疼痛。 三味石榴汤 石榴、藏茴香二味煎汤加蜂蜜服用,主治热病引起的食欲不振等。 单味汤 单味诃子汤,主治胃部赤巴病;单味余甘子汤,化解坏血;单味毛诃子汤,清除黄水病,尤其对黑色黄水病效佳,单味鸭嘴花汤,主治各种血病;单味芫荽汤,主治培根木布病、口渴症;单味铁屑汤,主治肝热、眼病;单味香附汤和单味岩白菜汤,主治疠偏盛型肺病;单味无茎芥汤,主治隆偏盛型的肺病;单味西藏猫乳汤,干涸各类黄水病;单味宽筋藤汤,促使未成熟热成熟;单味茜草汤,治疗痘疹引起的血痢和呕血症;单味大花龙胆汤,主治痘疹引起的喉塞症;单味岩精汤,主治关节炎和尿闭症;单味大叶水葫芦苗汤,主治筋热病;单味秦皮汤,治骨折;单味獐牙菜汤,能分离培根病和赤巴热。(饮之若是培根病则病情加重,是赤巴热则病情好转)。 驱寒汤 包括复方汤12种和单味汤11种。 三味光明盐汤 光明盐、生姜、诃子等煎汤,主治体温低下和一切寒性疾病。 四味光明盐汤 上述三味中加荜茇煎汤,主治一切药物不消化症。 三味阿魏汤 生姜、阿魏煎汤加紫硇砂,主治心隆病。 四味油松汤 油松、香附、阿魏、诃子等煎汤,主治寒性隆病及其引起的口眼歪斜。 五味石榴汤 石榴、荜茇、高良姜等煎汤加炒米和蜂蜜,主治寒性腹泻、呕吐、腹胀、呃逆等症。 三味杜鹃汤 小叶杜鹃、白豆蔻、高良姜等煎汤,主治唇舌发白,心悸心烦,食后肝区疼痛,肝萎缩,消化不良,倦怠等。总之,能消除培根浮肿病。 六味紫硇砂汤 紫硇砂、黑种草籽、荜茇、肉桂、藏茴香、胡椒等煎汤,主治饮食不消化和寒性呕吐。 五味肉桂汤 肉桂、紫硇砂、姜、荜茇、胡椒等加入牛奶中煎汤,驱寒,主治寒性腹泻。 三味白豆蔻汤 白豆蔻、香旱芹、荜茇等加入牛奶中煎汤,主治失眠症。 二味大蒜汤 大蒜200g配1 600ml水煎熬至水浸入蒜中,呈奶酪状,再加牛奶1600ml煎汤,主治隆性肿瘤,隆性瘟病,身体卷屈等一切隆病。 二味诃子汤 诃子煎汤加高良姜复煎,每天清晨服用,主治肿瘤和赤巴目黄病。 二味灰盐汤 灰盐、芒硝水煎汤,主治腹胀等。 单味紫硇砂汤 主治进食过量引起的胃痉挛;单味光明盐汤,主治新患消化不良症;单味硇砂汤,疏通尿闭;单味石灰岩或单味寒水石煅灰汤,破胃部培根痞瘤;单味高良姜汤,增强热量,助消化和吸收;多花黄芪汤,主治脾病及水肿;喜玛拉雅紫茉莉汤,驱下身寒证;绿青稞或单味青稞秸节汤,主治酒未消化症;三岁公羊或野牛肩胛骨柄汤,主治肉食未消化症,严重者服肩胛骨骨灰汤;绿青稞煎汤助消化,开胃;绵羊跗骨汤,主治零星隆病初起。 汤剂的制法 将各主药按标准剂量配伍,然后共研成粗糙粉状。汤剂一般又分为泡汤和煎汤两种。泡汤是将一剂药用100ml开水浸泡半天或浸泡出药汁。煎汤是将一剂药,加250ml水煎煮,煎至三分之一量,服用。 汤药的服法 分凉服、热服、温服三种,清热之汤要凉服,驱寒之汤要热服,寒热兼有之疾病要温服。另外,虽属热病,老幼体弱热量不足者要温服,特别是体质衰弱,胃肠虚者,散剂也可煎汤服用。汤药不但单独服用能治病,也可配合饮食起居,对症加入其他方剂作辅助药。 ☚ 平息方剂 散剂 ☛ 汤剂decoction (of herbal medicine)
汤剂herb soup;medical broth;decoction 汤剂tāng jìdeco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