鰋yǎn魚名,即鲇。張衡《西京賦》:“然後釣魴鱧,纚鰋鮋。” 鰋“𫛨”的繁体字。 上一条: 𫛨 下一条: 郾 𫚢鰋{}五7358名鱼名,即鲇。冀鲁官话。河北新城。1935年《新城县志》:「~谓之鲇鱼。《尔雅翼》:『𱇧鱼偃额,两目上陈,头大尾小,身滑无鳞,谓之鲇鱼,言其粘滑也。』案鮧即鮷。《广雅》:『鮷,鲇也。』以其头扁,故曰~。」   鰋鮎也。《詩經·周頌·潛》: “有鱣有鮪,鰷鱨鰋鯉。” 鄭玄箋: “鰋,鮎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鰋,音偃。”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鱗 > 鰋 鰋 yǎn 亦稱“額白魚”、“鮧魚”、“鮎魚”、“鯷魚”。以其額平夷低偃,故名。鮎科動物鮎魚之全體或肉,主治虚損不足,乳少,水氣浮腫,小便不利。始載於先秦典籍。《詩·小雅·魚麗》:“魚麗于罶,鰋、鯉。”毛傳:“鰋,鮎也。”《爾雅·釋魚》:“鱣、鰋。”晉·郭璞注:“今鰋,額白魚。”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上品·鮧魚》:“味甘,無毒。主治百病。”唐·孟詵等《食療本草·鮎魚》:“鮎與鱯大約相似。”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鮧魚》:“〔釋名〕鯷魚。”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鱗飾 > 鮊1 > 鰋1 鰋1 yǎn “鮊1”之别稱。《爾雅·釋魚》:“鰋。”郭璞注:“今鰋額白魚。”郝懿行義疏:“白魚名鮊。《廣雅》云:‘鮊,鱎也。’《玉篇》‘鱎,白魚也。’……今白魚生江湖中,細鱗白色,頭尾俱昂,大者長六、七尺也。”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無鱗 > 鮎 > 鰋2 鰋2 yǎn 亦作“𩷑”,亦稱“偃額白魚”。即鮎。《詩·小雅·魚麗》:“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毛傳:“鰋,鮎也。”陸德明釋文:“鰋,音偃。郭(璞)云:今偃額白魚。”《說文·魚部》:“𩷑,鮀也。𩷑或从匽。”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鮧魚》:“魚額平夷低偃,其涎黏滑……鰋,偃也;鮎,黏也;古曰鰋,今曰鮎;北人曰鰋,南人曰鮎。”《正字通·魚部》:“鰋,身圓白頞,性好偃,腹平著地,故得偃名。” 鰋yanF66F 古书上指鲇鱼。 部分鱼名 部分鱼名比目鱼:魪(两魪) 魬 鲽 鰜 鳎 鲆婢 生介 左介 牛脾 板鱼 屣鱼 偏口鱼 鞋底鱼 菩叶鱼 拖沙鱼 王余鱼 婢屣鱼 河豚:鲀 鲐 鲑 鮠 鲑 鮧(鯸鮧)魺 敷 鮄 鱄 鯆 鰗 鳔 井鱼 馋鱼 拜风 探鱼 鹕夷 乌狼 气包鱼 玳瑁鱼 吹肚鱼 追风使 江豚:魭 鲐 鲑泡 江猪(拜江猪) 鲇鱼:鮧 鮀 鰋 鲨鱼:鲨 鲛 墨鱼:鲗 ☚ 各种状况的鱼 常见的鱼 ☛ 鰋yǎn[书] (鲇鱼) catf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