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江陵愁望有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①。忆君心似西江水②,日夜东流无歇时。 【作者小传】 鱼玄机(844?—68),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相容,咸通年间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后因私刑笞死侍婢绿翘,为京兆尹温璋所杀。事迹略见《太平广记》卷一三○引《三水小牍》、《北梦琐言》卷九、《南部新书》甲、《唐诗纪事》卷七八、《唐才子传》卷八等。与诗人温庭筠、李郢等有唱和,其诗感情细腻,语言工丽。在唐代女诗人中与李冶、薛涛并称。有《鱼玄机诗》一卷。今人陈文华有《唐女诗人集三种校注》。 【解题】 此诗约作于咸通元年(860)前后,时鱼玄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漫游。江陵:今属湖北省。愁望:忧愁中望景色。有寄:有所寄,将此诗寄给某人。现存鱼玄机诗中有寄怀其夫李亿(字子安)之作七、八首,此诗亦当是寄李亿之作。诗中前二句写景,景中寓情。后二句以江水东流不歇,喻相思之无穷无尽。感情深挚,措词巧妙。 【注释】 ①二句点题“愁望”,意谓从江桥上望去,枫叶千万枝遮掩映衬,暮色中只见一片孤帆缓缓驶来。②西江:指长江,长江水由西而来,故称其上游为西江。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建安诗人徐干有著名的《室思》诗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冶。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后世爱其情韵之美,多仿此作五言绝句,成为“自君之出矣”一体。女诗人鱼玄机的这首写给情人的诗(题一作《江陵愁望寄子安》),无论从内容、用韵到后联的写法,都与徐干《室思》的四句十分接近。但体裁属七绝,可看作“自君之出矣”的一个变体。 五绝与七绝,虽同属绝句,二体对不同风格的适应性却有较大差异。近人朱自清说:“论七绝的称含蓄为‘风调’。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总之是余味深长。这也配合着七绝的曼长的声调而言,五绝字少节促,便无所谓风调。”(《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读这首诗,觉着它比《自君之出矣》多一点什么的,正是这里所说的“风调”。本来这首诗也很容易缩成一首五绝:“枫叶千万枝,江桥暮帆迟。忆君如江水,日夜无歇时”,字数减少而意思不变,但我们却感到少一点什么的,也是这里所说的“风调”。 试逐句玩味鱼诗,看每句多出两字是否多余。 首句以江陵秋景兴起愁情。《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枫生江上,西风来时,满林萧萧之声,很容易触动人的愁怀。“千枝复万枝”,是以枫叶之多写愁绪之重。它不但用“千”、“万”数字写枫叶之多,而且通过“枝”字的重复,从声音上状出枝叶之繁。而“枫叶千万枝”字减而音促,没有上述那层好处。 “江桥掩没——暮帆迟”。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掩映”二字写出枫叶遮住望眼,对于传达诗中人焦灼的表情是有帮助的。词属双声,念来上口。有此二字,形成句中排比,声调便曼长而较“江桥暮帆迟”为好听。 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便接写相思之情。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无休歇,与《室思》之喻,机杼正同。乍看来,“西江”、“东流”颇似闲字。但减作“忆君如流水,日夜无歇时”,比较原句便觉读起来不够味了。刘方平《春怨》末二句云:“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晚清王闿运称赞说:“以东、西二字相起,(其妙)非独人不觉,作者也不自知也”,“不能名言,但恰入人意。”(《湘绮楼说诗》)鱼玄机此诗末两句妙处正同。细味这两句,原来分用在两句之中非为骈偶而设的成对的反义字(“东”、“西”),有彼此呼应,造成抑扬抗坠的情调,或擒纵之致的功用,使诗句读来有一唱三叹之音,亦即所谓“风调”。而删芟这样字面,虽意思大致不差,却必损韵调之美。 鱼玄机此诗运用句中重复、句中排比、尾联中反义字相起等手段,造成悠扬飘摇的风调,大有助于抒情。每句多二字,却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所以比较五绝“自君之出矣”一体,艺术上正自有不可及之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