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洲滩灭螺研究
科研成果。由湖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陈祜鑫完成。1951年5月,陈祜鑫等人总结临湘县盛塘乡第四村于1921年筑横河堤建天保闸垦种陈家湖已消灭钉螺和控制人群患血吸虫病的经验和1951年7月在湘阴县和丰垸发现围垸内钉螺大量死亡的现象,首先提出围垦灭螺的设想。1953年至1956年他先后在新建的杨林寨农场、沅江县琼湖和岳阳建新农场,实地进行围垦实验,观察消灭钉螺的效果。1954年以来陈祜鑫在国内首次肯定地证明和提出围垦与不围而垦两种方法、结合发展洞庭湖区农业生产的灭螺措施在省内外推广,使钉螺面积和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以至消灭干净。同时提出巩固灭螺效果的条件,及时达到彻底灭螺应采取的补充措施。此成果为发展农业生产,有效地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围湖造田,致使洞庭湖面积缩小,蓄水量和泄洪能力愈来愈低,有碍调蓄。因而在1980年5月水利部决定停止围垦后,围垦灭螺方法也随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