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局亦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清同治四年(1865年),清廷在上海设立的最大的综合性兵工厂。该局设立之初,以丁日昌等人总办局务。七年夏,迁于上海城南高昌庙,扩大了规模。至光绪二十年(1895年),该局先后建立了制造枪炮弹药和舰船的各种分厂。能够冶炼钢材,制造机器、枪炮管、舰船的甲板和装甲、黑色火药、栗色火药、无烟火药及各种枪炮弹,还先后仿制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毛瑟枪、曼利夏枪、阿姆斯特郎炮等后装枪炮和管退炮,还建成了我国近代明轮蒸汽舰、螺轮蒸汽舰、大型蒸汽舰和钢甲舰,翻译了数百种军事科学技术书籍和其他各种科学技术书籍。更为重要的是,该局还涌现了一批精通自然科学,在军事技术上有所建树的军事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一批经办与管理军事工业厂局的人才。由于该局兴办于清廷行将灭亡之际,所以它的发展受到制约。 江南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Jiangnan ZhizaojuJiangnan Arsenal中国清朝末年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制造枪炮、火药和舰船的大型军工厂。又称“江南制造总局”。它是清朝末年最大的官办新型军工厂,同治4年(1865年)由曾国藩和李鸿章等创办。 创建初期,李鸿章先后派海关道员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和英人马格里,在上海和松江两地分设三个洋炮局。李鸿章为尽快扩大军火制造能力,责成丁日昌用6万两白银买下了美国人佛而士(T.S.Fells)设在上海虹口的旗记铁厂的全部机器设备和钢铁、木材。后又把丁日昌和韩殿甲主办的两个洋炮局并入,加上曾国藩派赴美国留学生容闳从美国朴得南公司购买的100台机器,在上海虹口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同治6年(1867年),制造局迁至城南高昌庙,圈地70余亩,新建各式厂房、船坞和办公楼。此后又逐年扩充,占地达400多亩,下设机器厂、锅炉厂、熟铁厂、枪厂、木工厂、铸铜铁厂、轮船厂、炮厂、黑色火药厂、枪弹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和无烟火药厂,另在陈家巷设立火箭分厂,在龙华镇附近建分局,面积也有267余亩,共达3592人,房屋662间。机床等工作台662台,大小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为4521马力。大小汽炉21座,总马力为6136马力。此外还附设广方言馆、工艺学堂、翻译馆和操炮学堂。发展成为既能生产枪炮弹药,制造兵舰轮船,又能翻译西方军事科技书籍资料,还能培养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的综合性军工厂。江南制造局创办经费为白银54万两,以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为常年经费,每年少时亦有30万两,多时达60万两,光绪18年(1892年)和21年(1895年)扩建时,又增加拨款40余万两,在当时全国所有军工厂中其经费最为充足。 江南制造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火生产厂,是清军军火供应的重要来源,具有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能冶炼钢铁、制造机器、枪炮管、舰船的甲板和装甲,制造黑色火药、栗色火药、无烟火药及各种枪炮弹,先后仿制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毛瑟枪、曼利夏枪、阿姆斯特朗炮和后装枪、管退山快炮,还建成了明轮蒸汽舰、螺轮蒸汽舰、大型蒸汽舰和钢甲舰。据资料统计,1867~1892年间,主要军火产量为:各种枪支51285支,各种炮585门,各种水雷563只,铜引441.1023万支,炮弹120.1894万发。与此同时,还翻译了数百种军事科技书籍和其他各种科学技术书籍,培养了一批精通自然科学、军事技术和工程技术的人才。 ☚ 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 ☛ 00000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