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汜胜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汜胜之sì shèng zhī

《本草纲目》谷部第22卷稻(4)。人名。西汉人,山东曹县(今山东西南)人,汉成帝时任议郎、黄门侍郎、御史等职,因教民种麦,劝田于三辅,著有《汜胜之书》。

汜胜之

汜胜之

汜胜之 (? —?),中国古代农学家。汉成帝 (公元前32—前7) 时为议郎。曾以轻车使者名义在三辅 (关中一带) 督农,提倡种麦,获得丰收。后升任御史。汜胜之博览古代农书,督农时记载和总结关中一带农民的经验和发明创造,撰成《汜胜之十八篇》 一书。已佚。后人从《齐民要术》 和 《太平御览》 等书中汇辑成书,简称 《汜胜之书》。《汜胜之书》 阐述了 “趣时” (及时耕作)、“和土” (改良土壤)、“务粪” (施肥)、“保泽” (保墒)、“早锄” (及时中耕除草)、“早获” (及时收获) 6个不可分割的农业生产基本原则; 总结了区田法,馊种法 (在种子外粘一层粪壳作种肥),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干法等十多种作物栽培方法。《汜胜之书》 反映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发展了汉代以前农业技术,把农学思想和耕作制度加以系统化,为后代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张骞   王充 ☛
汜胜之

汜胜之

西汉农学家。山东曹县人。汉成帝时曾任议郎、御使等。著有《汜胜之书》十八篇。他长期活动在长安,以“轻车使者”名义在关中一带指导农作,并注意对关中地区种植的禾、黍、麦、豆等农作物的生产技术悉心研究,对民间的生产经验也认真加以总结和概括,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知识。当时,对农业生产有兴趣者,都乐于向他请教。

☚ 郑崇   赵飞燕 ☛
汜胜之

汜胜之

汜胜之 (?—?),中国古代农学家。汉成帝 (公元前32—前7)时为议郎。曾以轻车使者名义在三辅 (关中一带)督农,提倡种麦,获得丰收。后升任御史。汜胜之博览古代农书,督农时记载和总结关中一带农民的经验和发明创造,撰成 《汜胜之十八篇》一书。已佚。后人从 《齐民要术》和 《太平御览》等书中汇辑成书,简称 《汜胜之书》。《汜胜之书》阐述了 “趣时”(及时耕作)、“和土”(改良土壤)、“务粪”(施肥)、“保泽”(保墒)、“早锄”(及时中耕除草)、“早获” (及时收获) 6个不可分割的农业生产基本原则;总结了区田法,馊种法 (在种子外粘一层粪壳作种肥),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干法等十多种作物栽培方法。《汜胜之书》反映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发展了汉代以前农业技术,把农学思想和耕作制度加以系统化,为后代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张骞   王充 ☛
汜胜之

汜胜之

西汉著名农学家。成帝时为议郎,以轻车使者在三辅(陕西关中平原)督导农耕,关中农业丰收,民尊之为师。其子汜辑任敦煌太守,遂家于敦煌。撰 《汜胜之书》,指出适时耕种、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地、施肥、保墒灌溉、及时中耕、按时收获,是作物丰收的六个环节。同时提出农业增产八法:即区田法(分畦分区种植)、种法(在种籽上粘粪壳作种肥)、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穗选法、调解水稻水温法、桑田截干法等。在敦煌,又总结推广了冬至后用雪水拌种以预防病虫害的“雪汁拌种法”,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汜胜之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农书传统作物栽培理论的基础,《玉海》评价: “汉时农家有数家, 汜胜为上”。

☚ 段会宗   隗嚣 ☛

汜胜之生卒年无考

西汉农学家、思想家。本姓凡,因遭秦乱避地汜水(故道在今山东曹县北),故以改姓。西汉成帝(前32一前7)时为议郎。曾以轻车使者名义在三辅(关中平原)教田,传授种麦等法,获得丰收。后升迁为御史。针对农事人所忽略之弊,提倡发展农业生产,指出“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强调农业乃天下之命脉,“忠国忧民”之举。根据“农事惰与其力相十倍”的经验,告诫事农者勿吝其力。著有《汜胜之书》,总结当时农学技艺而闻名于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