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语音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语音韵

011 汉语音韵

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又可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是我国一门传统学问。其内容包括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3个部门。今音学研究的是中古时期(主要是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古音学研究的是上古时期(主要指先秦时代)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分析汉语的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一门学问,近似于现代的语音学。音韵学研究,对于汉语词汇学、语法学和方言学的研究,对于古文字学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都有着重要意义。段玉裁说:“音韵明而六书明,六书明而古经传无不可通。”如古代典籍中的假借字和历代韵文的格律,就要凭依音韵学的知识才能读通和领会。现代音韵学的研究成果,还能够为党和国家制定语文政策提供科学的历史根据,并能为普通语言学提供新的资料。说话的声音一发即逝,汉语音韵的研究只能依靠下列书面材料:1.韵书、韵图;2.历代韵文;3.谐声字;4.古书中的注音(直音、读若、反切);5.假借字; 6.异文、重文;7.音训;8.联绵字;9. 中外译音;10.方音。其中以前3种材料最为丰富和有系统性。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学者就开始了语音的研究。当时诗律学逐渐发达,为了研究韵律和节奏,需要明确地分析语音结构。公元3世纪,中国人创造了反切注音法,清晰地将汉语音节分为声、韵两个部分。南北朝时,沈约(441—513)等人注意到“平上去入”四声的区别,从此奠定了汉语音节分为声、韵、调3部分,揭示出汉语语音的基本特征。其后,出现了一系列按字音编排的字典——韵书。隋朝陆法言的《切韵》(601)是现在所能看见的最早的韵书,它归纳出相当完整的语音系统,是汉语史上极重要的文献(现存其增广本《广韵》)。根据《切韵》音系,可以上推古音,下推今音。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音系统,基本上可以从《切韵》音系上得到解释。到了唐代,在翻译佛经过程中,中国学者进一步懂得了梵文字母拼音的原理,并用来分析汉语语音。唐末和尚守温首创36字母,归纳出当时的声母系统。宋、元时期,音韵学者根据韵书和36字母,比照梵文的悉昙章,编制出一系列韵图,用来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这就是等韵学。等韵学者比较韵书各韵的异同,将韵母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每呼又分作四等,按四等与四声相配的关系,并合若干韵为一“转”,然后横列字母,纵分四等,制成若干图表,即韵图。韵图表示整个语音系统的全貌,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现存最早的韵图有郑樵的《七音略》及《韵镜》(作者佚名,12世纪),它们是根据切韵音系编制成的。时代较晚的《切韵指掌图》(托名司马光)和《切韵指南》(刘鉴,1336)则根据当时的语音加以调整。韵图反映出古人对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元、明两代(13—17世纪),音韵学者将研究的重心转向当时的活语言,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1324)就是根据14世纪的北音而作的。这部书是现代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书中反映出当时北音的入声已消失,平声分为阴阳,韵类分为19部。这些,都跟今天的普通话相差不远。古人从《诗经》在后代人读来不尽押韵的现象中,早已发现了古今音不同的道理。明代陈第从历史观点出发,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主张,是正确认识语音发展变化的理论先驱。他作的《毛诗古音考》(1606),实为古音研究之滥觞。清初经学大师顾炎武作《音学五书》,分先秦古韵为10部,从而奠定了清代古音学的基础。继顾氏之后,清代先后有许多杰出的音韵学者,如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炳麟、黄侃等,他们都对古韵分部有所修正。钱大昕等音韵学者还提出 “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一系列关于古音特征的卓越见解。“五四”以后,中国学者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在音韵学研究上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1940年,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翻译瑞典学者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对该书作了重要订正和补充。李方桂《切韵a的来源》、罗常培《知彻澄娘音值考》、董同龢《上古韵表稿》(1944)、陆志韦《古音说略》(1947)等论著,都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中古和上古音值的拟测作出了重大贡献。1952年,李荣著《切韵音系》,对切韵音系作了全面研究,1957年,王力著《汉语史稿》(上),运用现代语言学观点系统地论述了汉语语音发展史。周祖谟、陆志韦等人在校勘古代韵书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汉语音韵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专著、论文不断问世,研究领域又有新的开拓,研究方法也有新的探索。

☚ 音韵   古音 ☛
000056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