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成帝与赵飞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成帝与赵飞燕

汉成帝与赵飞燕

东晋轶事小说。王嘉撰。原载《拾遗记》卷六。《太平广记》卷二三六载录。吴曾祺《旧小说》、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小说笔记选》皆选录。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即刘骜。汉元帝长子。事见《汉书·成帝纪》。赵飞燕,汉成帝后,与其妹赵合德,皆为成帝所宠。本篇描写:成帝与飞燕常在三秋晴和之日,到太液池嬉戏。所乘的游船是沙棠木做的,而不易沉没。船头用云母装饰成鹢鸟的形象,所以又叫云舟。又以大桐木雕成一条虬龙,夹着此云舟行进。云舟的桨和舵,都是紫桂木做的。成帝与飞燕在云舟上,时而观赏流云,时而桨击池水,时而采撷菱角与莲蓬。云舟稍有震荡时,成帝总担心惊吓了飞燕,就叫武士用金锁缆住云舟。每当微风吹拂时,飞燕像要被风吹落水中似的,成帝就用翠绿色的丝带系住飞燕的衣裾。他们常常游玩到疲倦了才回来。后来,飞燕渐被成帝疏远,常怀悲怨。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侈,一方面也展示了帝王在感情上的喜新厌旧。汉成帝为博得赵飞燕之欢,不惜挥金如土,大肆铺张。云舟之戏、结裙之幸,专宠无以复加。但不久就疏远赵飞燕,“缨裙之游”,烟消云散,他感情生活的虚伪与卑鄙活现于纸上。关于赵飞燕,史书有载,“飞燕”本不是原名,初入宫时因身轻且善歌舞,才被成帝赐以此名。在本篇中,作者描写她的形象,以“点睛”式笔法,点了两笔,一为“轻”,一为“怨”。说云舟之游,“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微风可以吹走,身轻到何种程度,可以想见。此传神之笔,出手不凡,不由使人想起《石头记》中小厮向尤二姐介绍林黛玉弱不禁风之情景。写怨则叙飞燕的一句话:“妾微贱,何复得预缨裙之游?”此话前,作者运笔如泼墨,用了几乎五分之四的篇幅写成帝对她的宠爱,就是为了作“铺垫”,蓄势突出这句“怨”。寥寥十许字,便活脱出她的无限悲凉与凄苦。这就点示出,尽管像赵飞燕这样一个有名宠妃,在感情不专的帝王那里,其结局也依然是不幸的。小说文字缛丽,铺张扬厉,有类汉赋。如写“云舟”情状;“以沙棠木为舟,贵不沉也,以云母饰于鹢首,一名云舟。又刻大桐木为虬龙,雕饰如真,以夹云舟而行,以紫桂为枻。”这样铺陈,令人叹服。 赵飞燕故事在历史上负有盛名,她失宠而怨事,后代诗文多有载涉。如王昌龄诗“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即咏此事。

☚ 淋池   灵帝荒淫 ☛

汉成帝与赵飞燕

 帝常以三秋闲日,与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沉没也。以云母饰于鹢首,一名“云舟”。又刻大桐木为虬龙,雕饰如真,以夹云舟而行,以紫桂为柂枻。及观云棹水,玩撷菱蕖,帝每忧轻荡以惊飞燕,令佽飞之士,以金锁缆云舟于波上。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裙,游倦乃返。飞燕后渐见疏,常怨曰:“妾微贱,何复得预缨裙之游?”今太液池尚有避风台,即飞燕结裙之处。
 《拾遗记》十卷,又作《王子年拾遗记》、《拾遗录》,是兼有志怪、杂录的小说集,包罗了很多神话、传说。部分小说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意愿,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的斗争,也有些篇章,对上层贵族以至帝王的奢靡、荒淫生活,做了形象的描述和揭露,本文即属后者。
 在三秋晴和的日子里,赵飞燕随汉成帝刘骜结伴嬉游太液池。每当微波荡漾,成帝总怕惊吓了飞燕,赶忙叫壮士用金锁缆住飞舟;每当微风吹拂,成帝忙用绿色的带子系住飞燕的衣裙,怕她被风吹落水中。成帝为博得飞燕一笑,不惜挥金如土、大事铺张,显然是专宠有加了。这种精细的描写,完全是一种“铺垫”,为的是以后对比用。在大写眷遇恩宠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写出飞燕的哀叹“妾微贱,何复得预缨裙之游”?然后是“今太液池尚有避风台,即飞燕结裙之处”,清静淡泊的一句,作者款款道来,好似在叙说家常,却也引起人们许多联想。比诸前段,更使人感到渐疏后的赵飞燕身处凄风苦雨之中,无比悲凉,着墨虽不多,作者却把他对汉成帝喜新厌旧的鄙弃和对赵飞燕的同情表述得淋漓尽致。
 在揭露帝王的奢靡上,作者也是下了功夫的,“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沉也。以云母饰于鹢首,一名‘云舟’。又刻大桐木为虬龙,雕饰如真,以夹云舟而行,以紫桂为柂枻。”这样的铺排,简直会让人误以为是出自汉赋。同是收入《拾遗记》的《淋池之嬉》中,也有这样的手法。《拾遗记》文字缛丽,铺彩错金,类似《汉武内传》、《十洲记》而词藻更为丰茂,所以有人说它为“历代词人,取材不竭”(《郑堂读书记》)。
 关于飞燕的形象,王子年只点了两笔,却似点晴。这两笔,一曰“轻”、一曰“怨”。据史书记,飞燕本不是原名,初入宫时因身轻且善歌舞,被刘骜赐名“飞燕”,这恐怕是有关她的形象的唯一记载。在本文中,作者没对她作直观的描写,但并未遗忘这一点,“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微风可以吹走,其身轻可揣想而知,运笔如此传神,不由得使人想起《红楼梦》中小厮向尤二姐介绍钗、黛二人时的情景。写“怨”时,文中也只有一句话。在此之前,作者不惜笔墨,用了几近全文五分之四的篇幅写成帝对飞燕的恩爱,就是为了照应这一句怨。仅寥寥十数字,两相对比却把主题活脱地点化了出来。
 赵飞燕的故事在历史上是颇负盛名的。据《汉书》记载:成帝本来宠幸班婕好,婕好不仅貌美,且识大体,依则古礼,进退有让,连太后也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后成帝转幸赵飞燕,班婕好、许皇后皆失宠。飞燕不断谮告,逼得婕妤退处长信宫,侍养太后,传下名篇《自悼赋》、《揭素赋》、《团扇歌》。在《汉书》中,班孟坚的爱憎是极为分明的,这大约与他的“正统”思想不无关系。这段轶事流传下来,搞得历代文人激动不已,连长于边塞诗的王昌龄也写出“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的名句,以泄不平。班赵公案的结局在史书上似乎已有定论,飞燕不过是平帝即位后废为庶人而自戕,与我们看到的这一段文字显然不大贴切。人们不愿写飞燕的凄凉,大约是对班婕好的“弃捐箧笥中,思情中道绝”记忆犹新,余恨未消,况且,刚为“玉颜”叫怨,又抱“寒鸦”不平,也抹不开情面。但无论如何,在《古诗源》中赵飞燕的名下还是有这样一首诗:“凉风起兮天陨霜。怀君子兮渺难望。感予心兮多慨慷。”如果此诗不赝,说明在成帝生前,飞燕已罹不幸。有唐一代盛行的宫怨文学是否源于班、赵,似可再做讨论,但读过前面文字,对这一首诗显然是勿庸多作诠释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