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密尔顿,亚历山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密尔顿,亚历山大1757?—1804Hamilton,Alexander.政治家。生于背风群岛。曾在英王学院(后改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直任华盛顿的秘书和随从参谋。通过对军队行政事务的研究发现邦联条例的缺陷,于1780年提出了一项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计划。1782,1783,1787和1 788年为大陆会议代表。曾在奥尔巴尼学习法律,1783年起在纽约市开业。1786年为纽约州出席安纳波利斯会议的代表。曾与麦迪逊一起敦促召开制宪会议,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计划未能得到多数票。保守派政治家,反对用民主的方法管理政府,不相信人民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主张总统委任制,在制宪会议上反对保障公民权利。《联邦党人文集》撰稿人之一,对纽约州批准宪法曾起重要作用。由华盛顿任命,1789—1795年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负责计划和建立全国的财政制度。曾为确立中央政府大权,建立公共信用的坚实基础,开发自然资源进行过艰巨的斗争。杰斐逊反对其政策,导致不同政党的成立。后退出政界,重新当律师。根据华盛顿的建议,1798—1800年任少将。反对亚当斯总统。在1800—1801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杰斐逊,使伯尔败北。1804年伯尔竞选纽约州长时再次使其败北。同年7月11日与伯尔决斗时受伤,次日身亡。汉密尔顿是美国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汉密尔顿,亚历山大1755—1804Alexander Hamilton美国财政部长(1789—1795)、政治活动家。生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内维斯岛查尔斯顿(Charlestown)。系被抛弃的非婚生子。12岁在当地商行帮工。后被一长老派牧师送至北美大陆受教育。1774年进入英王学院(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时,参加反英活动,发表演说和文章抨击英国殖民政策。独立战争中曾多次指挥战斗,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被乔治·华盛顿提升为中将,任参谋副官。1782年为大陆会议纽约代表,发表一系列文章呼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1786年出席安纳波利斯会议,推动该会通过翌年召开制宪会议的决议。与麦迪逊、杰伊等合作发表《联邦党人文集》。1789年被任命为首任财政部长。任内迅速采取措施偿付债款,稳定国家的金融基础。在提交国会的文件中,提出创建合众国银行、建立保护关税体系、促进国内工业发展的思想。曾提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等重要文献。1794年领兵镇压威士忌酒起义。在与杰弗逊的争论中,坚持建立强有力政府、反对民主权力全民享有的观点。1793年英法战争期间,促使华盛顿宣布有利于英国的中立政策,越权安排杰伊使英签订《杰伊条约》。1795年退出内阁。1804年在决斗中重伤而死。被认为是美国建国初期最杰出的国务活动家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