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汉字揆初︱《汉字揆初》第二集序 《汉字揆初》第二集序 薛俊武先生是一位醉心于汉字文化研究的学者, 他的《汉字揆初》第一集2005年7月出版之后,很受读者欢迎,很快销售一空,最近又二次印刷。他的《汉字揆初》第二集又将要出版, 嘱我为之序。我虽研究汉字,但至今150万字的书稿还未面世, 又非名人, 何敢为之序?却之再三而未允,只得恭敬从命。 我过去同俊武先生并不认识,他从报纸及网上知道我研究汉字并创“汉字生命符号”之新说,他觉得与他的研究有相通处,遂托人赐我一本《汉字揆初》第一集,题曰: “任教授,愿拜你为师”。之后来访,一见如故。我俩本同龄人,我虽大他数岁,为友则可, 为师则不敢当。 久之, 遂成文字之交,甚为相得。 俊武先生并未上过大学,未受过专门文字训诂之训练,退休前一直从事行政工作,然平时刻苦学习,酷爱文学,对中国汉字文化怀有特殊的情怀与热心,并沉潜于汉字符号构形旨意之思考,研读了有关《说文解字》及其相关的经学、哲学、诸子、民俗、神话等许多著述,积累了大量资料,于汉字之形、音、义时有妙悟与新解,并记录在册。退休后三四年内,出版了揭示汉字初创奥旨的《汉字揆初》第一集,最近又写出了几十万字的第二集书稿,其立意之不凡,见解之新颖,论述之缜密,颇具学术价值;其文笔之精炼,语意之畅达,叙述之生动,甚有可读性。 俊武退休后,摈弃一切无谓的社会应酬,立即进入角色,一门心思地醉心于汉字原创性奥秘之探索。在今日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背景下,其品德与那些醉心于金钱、权势、奢侈享受的浮躁心理者, 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像薛俊武这样, 出于民间的文字训诂学者,其于文化薪火承传上所表现出之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令人肃然起敬! 汉字研究,必须将汉字与易学、 中医药学、社会学、 民俗学、历史考古、动植物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结合起来,做多角度、多层次、多思维之探索,方能知汉字字形及音、义之原创性奥妙。汉字是人与万物生命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生命繁衍的文化符号。汉字源于生命与生殖崇拜,汉字是以各种方法(象形、抽象、 比喻、孳乳等等), 天人合一地构造天地、阴阳、男女及其孕育生命的符号 系统,其汉字之起源有五个同源,即字画同源、字孕同源、字易同源、字医(包括药)同源、字俗同源;其创造方法有六法,即形象勾勒法、取象比类法、符号抽象法、阴阳相生法、字根孳乳法、符号会意法,而且十之九以上的汉字, 皆是字根孳乳的结果, 汉字之字根有一千多个, 形旁有二百多个,字根配以形旁,即为孳乳字;一个字根与其孳乳字,合之即为一个字族。 字根与族字的关系乃父而子、子而孙之血缘相续及基因之遗传关系。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先祖卓绝智慧之凝聚与积淀的结果。汉字不惟是生命的符号,亦是符号的生命;不惟是语言的符号, 亦是符号的语言;不惟是思维的符号,亦是符号的思维;不惟是哲理的符号, 亦是符号的哲理;不惟是信息的符号,亦是符号的信息,这在《汉字揆初》一、二集里都有所体现。总之, 汉字是世界上演绎人类与万物生命的最伟大、最神奇、最美妙、最光辉、最卓绝,独立于世界文字之林而无与伦比的文字。汉字是科学的、系统的符号体系。世界所有古文字都已湮灭无闻,惟独汉字横贯数万里,上下几千年而生命常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人类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是中华民族之瑰宝。 薛俊武先生饱含民族的深情大义,热爱汉字,挖掘汉字文化,而且成果丰硕。其研究,联系历史、文化、民俗、陕西方言,并以生殖崇拜文化理论为指导, 自成一家之说,为汉字文化研究领域增添了一朵绚丽的鲜花。 汉字之创造离不开生命与生殖崇拜, 其解说,亦不离乎此; 离不开“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及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礼记·礼运》)之古训, 而色、欲必涉乎 “性”。某些所谓学者, 摆出一副假道学面孔, 以学霸之姿态妄言将“性” 引入汉字研究是大不敬之邪道, 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如此以 “性” 为污秽, 真令人不可思议!性乃生命, 离开性,人何由来?一切文化现象,从返璞归真之生命哲学来讲,都离不开演绎人类生命现象之“性”。性是人类“一种最原始、最有趣、最伟大的动力”(李敖语),也是一切文化现象包括汉字在内的最伟大的动力,亵渎“性”即是亵渎生命。汉字之伟大、之不灭、之常新,正是因为它是“性”即人与万物之生命的符号系统。 《汉字揆初》第一集, 围绕生命及其孕育, 本集围绕父系家庭的孕育及其形成,以生殖崇拜,探索几百个汉字的形、 音、 义, 其方向、 方法是对的, 对许多汉字的构形之分析, 敢于超越《说文》及清代一些大家而有新见,在汉字文化研究上应该说是有贡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 正如胡适所言:“发明一个字的古义, 与发现一个恒星, 都是一大功绩。” 俊武先生研究汉字,不仅联系古代文献,而且把汉字同中国传统的风俗、礼仪、婚姻及汉字源头的陕西方言等等结合起来,探索了汉字深层次的文化意蕴,比起一般研究者,只着眼于抽象的形、音、义及文献佐证, 其内涵要广阔得多, 丰厚得多。一个字可以是一部文化史或风俗史、礼仪史、婚姻史,正如文化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 “凡解一字, 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揆初》本集中有许多到位的精采论述, 能给人以文化的熏陶、方法的启迪。 特别指出的是, 《汉字揆初》中引用了相当多的陕西方言、俗语来说明汉字形、音、义之生命奥秘之所在。陕西是中国汉字的发源地, 辨析汉字,决离不开陕西方言。陕西方言, 于周、秦、汉、唐则为雅言,即今日之普通话,盖陕西乃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之摇篮,又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之首都, 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之中心。许多汉字研究大家, 由于不通陕西话,对许多汉字的构形根本无法说解。如“乍”,《说文》训为“止”与“亡”,皆不确。乍之甲骨、金文郭沫若释之为“象人有所丮据”,徐中舒谓“象作衣之初,仅成襟领之形”,姜亮夫谓其“象犁”,陈独秀谓其“象榨油器”, 于省吾谓其 “构形不可解”, 皆未得 “乍”之奥旨也。然陕西人无不晓“乍”乃男子生命符号之挺起状, 泛指则为 “举”, 引申有暂、猝、恰、正、初、刚、才、坚、壮、大、俏丽、惊怕诸义项,皆含有男性生命符号之遗传基因。俊武先生在解字过程中, 引用陕西方言、民俗、礼仪等来佐证汉字的创造初衷, 这个思路、方法是对的。 俊武先生善于思考,善于联想,想象丰富,思维相当活跃, 因此对汉字之形、音、义的说解, 时有精采,发他人之所未发。他以现代人的视觉,紧扣时代的脉搏, 使得一个个古老汉字在其笔下成为奔腾世界的音符。我想读者只要认真读了《汉字揆初》,就会感受到俊武先生思维的奔放与联想的丰富。 因为联想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之一。 薛俊武先生的《汉字揆初》的出版,打破了学院派独霸汉字研究,认为汉字高深莫测,别人不可染指的一统天下,为汉字研究增加了活力,值得重视。当然,《汉字揆初》之解字,并非完美无缺,然汉字之说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自成一家,即可对读者有益矣。 我通读了《汉字揆初》的原稿,我惊喜作者的学识,感佩作者的研究。他悟性很高,知识面也丰富,陕西方言与民俗知识很熟悉,相信今后的研究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当为中国汉字文化的薪火承传再立新功。 自愧人微言轻,不敢为序,仅以此文与俊武先生共勉!2006年10月25日 |
☚ 汉字揆初︱汉字与甲骨文——为薛俊武著 《汉字揆初》 序 汉字揆初︱内容简介 ☛ 00012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