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永清县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乾隆重修)永清县志

河北地方志。清周震荣修,章学诚(1738——1801)纂。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震荣,浙江嘉善人。乾隆举人,任永清知县。学诚有《(嘉庆)湖北通志未成稿》已著录。本志继顺治志重修,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成书,十六万余字。分皇言、恩泽二纪,职官、选举、士族三表,舆地、建置、水道三图,吏、户、礼、兵、刑、工六书,政略一,列传十,即纪、表、图、书、政略、列传六体。附文又分奏议、征实、论说、诗赋、金石五类。此为章氏方志理论实践之作。二纪所载以其县历史沿革和赈灾为主。三表详列历史人物姓名、出身、官职。三图各以表解和图说诠释,每图又有较详的说明和注记。六书含典制、户口、土地、税收、礼、乐、教育、军队、法律、科条,工书载有林木培植数字。政略实为官宦传,而列传则分别为有功或有助于教化者立传。文征收录七通奏议,均涉当地社会经济。史天泽、张思忠二传和二十通碑铭、碑记、墓志合为征实叙录,永定河碑文最具史料价值;金石叙录含武周金轮石幢、明正德铜钟铭等七十九通,保存一批价值较高的金石文献。大小类前均冠序言,是章氏方志学重要组成部分。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嘉庆十八年(1813)补刻本,道光七年(1827)重刻本。《河北地方志概论》(1986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铅印本)可供参考。

永清县志

清代方志。章学诚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成书,二十五篇:纪二(皇言、恩泽),表三(职官、选举、士族),图三(舆地、建置、水道),书六(吏、户、礼、兵、刑、工),政略一,列传十(一至六为乡贤,七为义门,八为列女,九为阙访,十为前志)。此志与《和州志》、《亳州志》并称名于世。

永清县志

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周震荣,字青在,浙江嘉善人,乾隆举人,历任青阳知县、清苑县承、永清知县。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中国方志学家。章学诚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他在修志实践中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方志学理论。他强调“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主张方志由“志”、“掌故”、“文征”三部分组成,而志为主体,其又分纪、传、表、考等体。他提出志内容应包括编年、方舆、建置、民政、秩序、选举、人物、艺文。其关于方志的论著有《方志立三书议》、《方志辨体》、《修志十议》等,纂修的方志有《和州志》,《永清县志》、《毫州志》、《湖北通志》等。周震荣任永清县令后,聘章学诚纂辑县志,开馆于乾隆四十二年,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历时两年。此志凡六体。纪二(皇言纪、恩泽纪)、表三(职官表、选举表、士族表)、图三(舆地图、建置图、水道图)、书六 (吏书、户书、礼书、兵书、刑书、工书)、政略一、列传十(第一至第六为乡贤、第七为义门、第八烈女、第九阙访、第十前志)。附文征五卷。此志于各篇前载引言,备论方志之史体史例,实为方志学论文,同一般引言截然不同。其职官、选举两表,年经事纬,秩序井然。地图开方计里,颇合科学方法。六书分部详载,用意亦善。一方物价,市易流通,俗礼土风,此皆他志削而不载者。其详分户礼诸书诚为珍贵史料。然吏刑工诸篇虚张篇目,未免疏略。其引传附之以论,则未能免俗。所附文征五卷为有关永清而不能收入正文的史事文章,然其所择亦时有疏漏误谬。此志有嘉庆十八年(1813)补刻本、道光七年(1827)重印本、民国十九年(1930)摄影本、民国三十年(1941)铅印本,又有道光十三年 (1833) 《章氏遗书》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章氏遗书》本和民国二十五年(1936)《章氏遗书》本刊行于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