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永恒主义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Yongheng zhuyi jiaoyu

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之一。又称古典主义教育或实在主义教育。其基本主张都是针对实用主义的进步教育带来的消极后果提出的。永恒主义教育以古典实在论为其哲学基础,认为教育的性质是不变的,即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永恒的人性。教育的基础是永恒不变的实在所构成的永恒不变的知识与伦理原则。主张恢复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主义的教育传统,提出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的核心,提倡读古书,发展人的理性,以培养“共同人性”和“民主公民”。提出“学习希腊思想”、“回到柏拉图”、“回到古人那里去”的口号。在教学上,永恒主义者注重多学科的系统知识学习,认为个人的受教育的权力取决于他本人的学习能力,强调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原则和努力原则。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利文斯通、法国的阿兰、美国的赫钦斯和艾德勒等。

☚ 要素主义教育   新托玛斯主义教育 ☛

永恒主义教育

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赫钦斯(Robert M. Hutchins,1899—1977)、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1902—)、法国阿兰(笔名Alain,原名Emile Auguste Chartier,1868—1951),英国的利文斯通(Richard Livingstone,1880—1960)等。以古典实在论为哲学基础,因此有时也称古典主义的或实在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世界由先验的“实在”组成,世上存在着由“实在”构成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人亦有一种固定的“实在”,即不变的人性。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发展永恒的人性,教育基础是永恒不变的“实在”所构成的永恒知识与伦理原则。教学上,强调关于“永恒真理”的知识的传授,提倡多读古书,认为经典名著中的见解具有永恒不变的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世界的永恒性,因此号召“回到古人,回到柏拉图”。

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

产生于本世纪30年代,以反对实用主义教育的面貌出现,属于新传统派的教育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古典实在论,因此也称为古典主义的或实在主义的教育理论。它认为世界是由先验的“实在”所组成的,“实在”构成了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教育的基础就是永恒不变的“实在”所构成的永恒知识与伦理原则,每一种健全的教育方案都必须具有某些永恒不变的特点。为此,它以复古为特征,坚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传统,主张“回到柏拉图”,“回到古人那里去”。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永恒主义教育重视完备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个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学、文学、艺术与宗教的几乎“包括人类知识总和”的课程。他们还提出百部名著阅读计划,所选篇目以古典作品为主,认为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认识世界的永恒性,并发展他们自己的理性。在教学方法上,永恒主义注重学习效果和学习的努力原则,反对进步教育单纯追求兴趣、降低知识标准的作法。它认为要达到学生的“自我实现”,必须使其有“自我约束”。但如果没有外来的约束力,也就不会有学生的“自我约束”。总之,永恒主义的教育理论尽管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例如重视教学的知识质量和效果标准、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等等,但它力图使教育保持一种严峻的气氛,无疑是一种非常保守的理论,因此被人称为是一种“把时针往后拨”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有:美国的赫钦斯Hutchins, R.M,1899—,艾德勒(Adler, M.J, 1902— )、英国的利文斯通(Living-stone, R.1880—1960)、法国的阿兰(Alain,夏尔提埃[Chartier, F.A.1868-1951]的笔名)等。

☚ 实用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 ☛
000015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