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郎中 水部郎中官名。唐代始置,至明代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废。掌修水利治河渠及舟船赋税等水事。《旧唐书·职官志二》: “水部郎中1员,〔从五品上〕; 员外郎1员,〔从六品上〕; 主事2人,〔从九品上〕;令史4人,书令史9人,掌固4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天下川渎陂地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楫溉灌之利,咸总尔举之。凡天下水泉300023559。其在遐荒绝域,迨不可得而知矣。其江、河,自西极达于东溟,中国之大川者也。其余135水,是为中川。其又1252水,斯为小川也。若渭、洛、汾、济、漳、淇、淮、汉,皆互达方域,通济舳舮,从有之无,利于人生者也。凡天下造舟之梁4,石柱之梁4,木柱之梁3,巨梁11,皆国工修之。其余皆所管州县随时营葺。其大津无梁,皆给船人,量其大小难易,以定其差。” ☚ 水司空长 水部主事 ☛ 水部郎中shuǐ bù láng zhōng 官名,三国曹魏始置水部郎,掌水道工程舟楫桥梁等政令。其后历代多沿置,但官名总变,唐、明仍称郎中,但不属水部,而属工部。参看"水部"、"水部郎"条。 水部郎中官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水部郎或称水部郎中。唐朝定为尚书省工部水部司长官,员一人,从五品上。 水部郎中官名。为唐宋工部所属水部司的主官。金元六部不分司,无水部郎中之名。明清改为都水清吏司郎中,参见“都水清吏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