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过地皮湿一1009熟比喻遇事敷衍。冀鲁官话。河北景县。1932年《景县志》:「~,喻遇事敷衍,略以见意之谓也。」河北献县。1925年《献县志》:「遇事敷衍谓之~。」   水过地皮湿比喻走了过场不解决大问题。或事后留有痕迹。又比喻沾了好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他们送我的可倒都是地道实在货儿,你留着陆续做件衣裳。如今没别的,‘水过地皮湿’,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的这么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不然你又讲究到什么施恩不望报的话。”张孟良《血溅津门·诡计》:“这些人回去,折扣的折扣,加码的加码,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反正是穷人倒霉,层层扒皮,水过地皮湿,中间人总要多少捞一点油水。” 水过地皮湿(惯)1 形容事情只是走个形式和过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2 指从所经手的事情中捞到了好处。 也作“雨过地皮湿”。 水过地皮湿惯❶形容事情只是走个形式和过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孙犁《风云初记》二五:“官家的事儿,不过是水过地皮湿,卖个眼前俏就算了!” ❷指所经手的事情,从中要捞到好处。刘绍棠《孤村》二五:“周翠霞趁此机会可逛公园散心,看电影解闷儿;而且水过地皮湿,采办中捞点外快,积攒私房钱,可算一举两得。” 水过地皮湿1 指凡是经办的事情都要从中捞取些利益。2 比喻做事浮躁,不踏实。 也作 ❶ 水过地皮潮。 ❷ 雨过地皮湿。 水过地皮湿比喻事情发生后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水过地皮湿 水过地皮湿(雨过地皮湿)比喻财物经手,多少都要捞点好处。‖含贬义。 ☚ 前人田土后人收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水过地皮湿 水过地皮湿(雨过地皮湿)比喻办事走过场,不深入。‖含贬义。 ☚ 三言两语成夫妻 听见风,就是雨 ☛ 水过地皮湿shuǐguòdìpíshí〔主谓〕 水流过总要湿地皮。比喻经手的人都要捞一点好处。张孟良《血溅津门·诡计》:“反正是穷人倒霉,层层扒皮,~,中间人总要多少捞一点油水。” △ 用于比喻事情过后,印象不深,作用不大。 【近义】层层扒皮 水过地皮湿水一流过地面,地面就湿了。比喻大的利益所到之处,别人自然会得到一点好处。有时指经手大的钱财的人,往往私自捞点好处。也比喻工作只浮在表面,不深不透。《儿女英雄传》二七: 多了师傅也举不起,一千金子,姑娘添补个首饰,一万银子,姑娘买个胭脂粉儿。……如今没别的,~,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的这么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 ◉【水过地皮潮】《楼中月》三九: 下一天,武书又送来二百元酒资,虽被他打了一个八折,也是多的,宝花不计较,晓得衙门公馆中,都有这个规矩,不要说嫖账,就是中国向洋人借款,也有九五折的扣头。细之,银钱一经着手,凭你是亲爷娘、活老子,都不能脱白的。俗语云: ~,真正比例得一些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