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肿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肿针灸治法

水肿针灸治法

水肿,是指体内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目窠、腹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又名“水病”、“水气”、“浮肿”等。多由外感风邪,或饥饱伤脾,劳欲伤肾,导致肺、脾、肾三脏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而成。
本病在临床上有不同分类,主要可分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阳水属实,多因风邪犯肺,肺失宣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失常所致;阴水属虚,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
通治法 以通调三焦气机为主,阳水兼调肺与膀胱,阴水兼补脾肾。选任脉、足太阳、足太阴、足少阴、手阳明和足阳明等经穴,如大杼、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水分、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复溜或委阳等,每次4~6穴。阳水用毫针行泻法; 阴水用毫针行补法。除毫针法以外,还常用灸法,尤其是阴水,灸法更为适宜。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阳水 多为急性发作,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面目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肢节痠重,皮肤光泽,阴囊肿亮,尿量少而黄,伴有咳嗽。偏于风寒者,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偏于风热者,则有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脉浮数。治疗宜用解表利湿之法。以选任脉、手太阴等经穴及背俞穴为主,如水沟、大杼、肺俞、三焦俞、水分、石门、列缺、委阳等。偏于风寒者,用毫针行泻法,并配合灸法;偏于风热者,用毫针行泻法,一般不灸。
阴水 发病往往缓慢,初起足跗微肿,继则面、腹各部均渐浮肿,时肿时消,气色晦滞,小便或清利或短涩,大便溏泄,喜暖畏冷,脉沉细迟,舌淡苔白。治宜调补脾肾,温阳利水。以选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任脉等经穴及背俞穴为主,如脾俞、三焦俞、肾俞、水分、气海、石门、关元、足三里等,用毫针行补法,并配合灸法。

☚ 臌胀针灸治法   血证针灸治法 ☛
000017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