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排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注曰: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排’当作‘橐’古字通用也。) 《后汉书》卷三一 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 《三国志·魏书》卷二四 魏晋之日,引谷水为水冶,以经国用,遗迹尚存。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六 北济湖本是新兴冶塘湖,元嘉初[元嘉元年为公元424年]发水冶,水冶者以水排,冶令颜茂以塘数破坏,难为功力,茂因废水冶,以人鼓排,谓之步冶。湖日因破坏,不复修治,冬月则涸。 《太平御览》卷八三三引《武昌记》 《后汉书》有水鞲①,此法惟蜀中铁冶用之,大略似盐井取水筒。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四 [注]①鞲(bei ):音备,鼓风吹火器。 【评】水排是古代以水为动力,供冶铸业使用的鼓风机械,这是冶金史上的一项重大革新。水排出于公元三十一年南阳郡,该地自战国开始一直是冶铁基地,汉武帝时曾设铁官。南阳人韩暨在魏国官营冶铁中推广使用水排,并作了改进,效果显著。古代的南方、北方均有利用水排冶铁的记载,较长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生產部 > 冶煉、鑄造用具 > 水排 水排 shuǐbài 利用水力使革囊鼓風吹火的裝置,用於冶鍊。《後漢書·杜詩傳》:“造作水排,鑄爲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李賢注:“冶鑄者爲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三國志·魏志·韓暨傳》:“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因長流爲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 水排古代水力推动的冶铸鼓风装置。由东汉(公元25~220年)初年南阳太守杜诗所发明。元代水排分卧轮式和立轮式,是依靠连杆、曲拐、绳索传动的。欧洲水力鼓风发明于12世纪。 水排 076 水排古代冶铸用水力鼓风装置。相传东汉南汉太守杜诗发明。到了元代,水排分为卧轮式和立轮式两种类型,是一种曲柄滑块机构,把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 ☚ 橐 马排 ☛ 水排 水排一种水力推动的鼓风工具。为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元代东平人王祯在《农书》中对“水排”的机械结构,最早作了详细的记述:“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周绕)絃索通缴(传动)轮前旋鼓、掉枝(零件名),一例随转,……则排随来去,扇冶甚速,过于人力。”这种水力鼓风工具,欧洲到11世纪才开始使用,比我国晚一千年。 ☚ 尹致中 水地说 ☛ 水排 水排东汉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机。杜诗,字孟君,河内汲县(今属河南)人。建武七年( 31 )任南阳太守,总结当地冶炼经验,创制了水排,以水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 “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是机械工程史上的重要创造,比欧洲类似机械约早了1200年。三国时,水排经韩暨进一步改进后得到推广,对中国冶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水排有直轮式和卧轮式二种。 ☚ 张芝笔 牢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