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卷軸畫 > 水墨畫 水墨畫 shuǐmòhuà 亦稱“水墨圖”,省稱“水墨”。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唐·張碧《題祖山人池上怪石》詩:“我聞吳中項容水墨有高價,邀得將來倚松下。”宋·文同《東山亭》詩:“晚霞幾處水墨畫,秋樹數番紅緑纈。”宋·黄庭堅《次韵寅庵》之一:“四時説盡蓭前事,寄遠如開水墨圖。”宋·林逋《孤山後寫望》詩:“水墨屏風狀總非,作詩除是謝玄暉。”元·徐再思《賣花聲·春游》曲:“碧桃紅杏桃源路,緑水青山水墨圖。” 水墨畫與日本“墨畫”同意,為“水暈墨章圖”之略稱。此種畫以墨為色。藉濃淡之變化與筆法之發揮作畫,多用繪山水。始於中唐,盛於北宋,繼而分為“北宋畫”與“南宋畫”兩枝。日本鐮倉時代(約1150——1350)傳入東瀛,室町時代(約1400——1450)後逐漸演變為日本水墨畫。其畫色究極為墨,或稱“墨一色”。以墨作畫,“如兼五彩”,此乃中國“水墨畫”之獨特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