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下居住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下居住舱

水下居住舱

水下居住舱是供采用饱和潜水技术、在海底固定作业点进行水下作业时,潜水人员在水底生活、居住及工作用的舱室。舱内供呼吸用的气体一般为人工配比的特殊混合气体;舱内压原则上与舱放置深度处的环境压相等,并配有相应的生活设施。在妥善解决能源、气源、饮食等供应的基础上,它实质就是一个保证潜水人员能在海底长期生活的水下基地。
使用水下居住舱的主要优越性在于: 潜水人员可基本不受海面风浪、气象的影响,每天按作息时间表到舱外同深度进行潜水作业。由于舱内压强等于舱底出入口处海水所受的压强,潜水员可从出入口自由出入,每天外出作业的次数和时间可以不受限制。也可从水下居住舱饱和深度出发,在允许的深度-时程限度范围内作向上或向下的巡回潜水,然后亦不受特殊限制地回到舱内。
水下居住舱因用途不同可称为居人水下工作站、水下实验室或固定的海底基地等。多为固定型,本身只能靠调整浮力作垂直方向的少许移动,不能水平方向移位。可移动型则本身带有动力,能自航,电、气、水、饮食可自给,实际上是一艘特殊设计的、设有调压舱的潜艇,它具有完全不依靠水面,独立进行工作的优点,但造价昂贵,目前为数甚少。
水下居住舱的形状多采用卧式圆柱形,也有圆球形的。通常由能承受内外压差的金属壳体建造,壳体以内则用不承受压差的隔板分隔成若干舱室,包括: 卧室、工作室、卫生间、淋浴室、厨房、储藏室、潜水舱及机房等。有的还在居住舱内建造一个能单独承受内压的、供减压用的减压室。水下居住舱的长度、直径及容积,主要根据其任务性质、工作深度、同时居住的人数以及工作持续的天数等条件确定。一些工作深度不大、使用时间不长、内外受压始终相等的水下居住舱,也可用橡胶、塑料或丙烯树酯等材料建造。
供人员出入的舱口及管缆进入舱体的孔洞都须设在舱的底部。为防止随潮汐涨落引起舱口处水位的升降,可在舱口内侧设一延伸的围栏,使海水不致进入舱内,以保持干燥环境。舱口外应设防鲨罩。舱底还应设置应急脱险出入口。设计完善的舱,在顶部设有能与人员运载舱对口的连接装置。为便于观察,可在舱壁设多个观察窗,或在舱外设一不承压的观察室。大深度用的居住舱外壳应有用隔热材料覆盖的防护层,以防大量热能散失。
水下居住舱是在高压下供潜水人员生活的密闭环境,必须按卫生学要求,设置良好的生命支持系统设备 (见“生命支持系统”),务使人工大气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保障潜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还应能保证人员在舱内环境条件发生意外而无法继续居住时能迅速安全离开。
水下居住舱要维持正常工作,必须供应:
❶能源,主要是电源,供各种机件运转、照明和通讯之需。
❷气体,包括氧、氮、氦、空气及预先配制的混合气。
❸生活用水。
❹食物及饮料。
❺潜水装具、工具、日用品、补给品等。固定型的水下居住舱主要靠水面供应支持。
供应方式通常有:
❶离岸近的,电、水、气可从陆地通过脐带式管缆供应,固体物由船定期运送。
❷离岸远的,从水面工作母船获得支持供应,母船在放置水下居住舱处的海面抛锚就位。深度较大、海况复杂时,可用动力定位系统,通过电子计算机自控,随时修正船位,无需锚泊。母船上应设水面控制中心,包括指挥、医务、后勤等专业部门。船上设备对水下居住舱内和外出作业的潜水员进行连续的监护及联系; 并有数据处理中心,详细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电、气、水亦通过特制脐带式管缆输送,其它物品则定期用耐压容器送到海底,由舱内潜水人员取回舱中。母船上的甲板加压舱及潜水钟、吊机均应经常处于备便状态以应需用。
❸在风浪较大海区,母船长期抛锚定位确有困难者,电、气可由水面“支持浮标”提供,这种浮标内设柴油发电机、高压空气压缩机、各种气体的储气瓶,无人管理,自动工作。浮标即使在倾斜45°及加速度达2g条件下,各机组仍可照常运转。发电机可连续工作上千小时,储氧量可供数人生活十余昼夜。其它物品则仍需通过母船定期供应。用这种方式,水下居住舱可在海底放置数月,连续工作,不必起浮。
❹在复杂海区,母船难以停泊时,可由母船定期运送一种专门设计的耐压水密容器——生命支持箱,其中包括: 电池组、CO2吸收剂、硅胶吸湿剂、氧瓶、饮水、食物及其它用品等,以保证必要的供应,但费用较高。
当水下居住舱中的人员因疾病、意外或其它原因必须离开时,其应急离舱办法主要有:
❶在他人帮助下离舱,并游到停放在居住舱附近的潜水钟内; 或人员通过对口装置进入已连接在舱体上的人员运载舱内。然后起吊,使舱内人员转入母船上的甲板加压舱中,由潜水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❷水下居住舱本身附设有一种单人救生小舱,离舱人员进入此小舱,关闭小舱盖,启动脱开装置,小舱即离开水下居住舱自行漂浮水面。然后再用直升飞机吊起,运送到陆地有大型加压舱的单位,在保持压力条件下,将人员转入大舱。
潜水人员在水下居住舱中生活、工作较长时间后,由于任务结束或到“定期换班”时,其安全减压实施方式有:
❶潜水人员离舱,游入停在附近的潜水钟,起吊,转入母船的甲板加压舱中完成饱和潜水减压过程。
❷就在居住舱内的减压室完成减压,然后戴呼吸器离舱,游出水面。主要适用于深度不大,照明较好的条件。
❸水下居住舱上浮,即在舱内(壳体耐压)或在其减压室内 (壳体不耐压)完成减压后出舱。
水下居住舱的缺点有:
❶庞大笨重,运输、沉放、起吊均需相应船只设备; 海况不良时,操作困难。
❷结构、运转均较复杂,设备要求比较严格,造价高昂。
❸缺乏机动性。
❹母船后勤支持补给保障系统复杂,海况复杂时,母船工作受限制; 没有母船又难以单独工作。


潜水工作母船、深潜水系统及水下居住舱


1. 潜水工作母船 2. 救护直升飞机 3. 下潜式加压舱(潜水钟)-甲板加压舱(居住舱)深潜系统 4.甲板吊机设备 5. 船底供潜水钟上下的孔 6. 甲板加压舱(医疗加压舱) 7. 脐带浮标 8. 水下居住舱与母船相连的脐带 9.正下潜的潜水钟 10. 水下居住舱 11. 潜水钟上下导缆12. 坐沉于海底的导缆压载 13. 潜水钟起吊钢缆及脐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以及海洋上各种任务的需要,水下居住舱正向着大深度、大自持力及高度机动性三个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发展装在母船上的饱和潜水深潜系统 (见“下潜式加压舱-甲板加压舱系统”),以弥补水下居住舱的缺点。但水下居住舱在固定点进行科学考察研究仍有一定价值,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彼此代替 (见图)。
☚ 生命支持系统   下潜式加压舱-甲板加压舱系统 ☛
水下居住舱

水下居住舱

解决人在深海中长期工作的耐压壳体。亦即各种形式的海底实验室、海底工作站、水下基地等。水下居住舱可设计成固定的或带动力可移动的。根据任务不同,电、水、气体、食物等可以自带(其本身具有较高的自给能力)或靠水面母船上供应。水下居住舱是实践饱和潜水的一种系统设备。居住舱内有供人员生活、工作的场所,出入水底、水面和与人员输送舱对接的通口以及为生活、工作服务的各种器具、设备和舱室。固定式水下居住舱可用起吊设备和借本身压载重量沉放。在国内业已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可拆装移动式的300米饱和潜水设备系统中设有与水下居住舱同样功能的水面居住舱,所以潜水员在饱和潜水作业期间可在水面居住舱内停留。如图示。


水下居住舱
1-水下居住舱; 2-送物箱; 3-水下出入口; 4-对接口平台; 5-人员输送舱; 6-吊杆; 7-脐带装置;8-对接口平台; 9-甲板加压舱; 10-工作母船。

☚ 开式水下呼吸器   闭式水下呼吸器 ☛
000064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