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痰病证名。痰证之一。 ❶即燥痰。《医宗必读·痰饮》: “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参见燥痰条。 ❷指梅核气类病证。《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七情郁成,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破絮,或如梅核,四七汤;久者换苏子加黄芩、山栀、海石、三仙丸、《千金》指迷丸。” ❸指素有痰疾,因气恼而喘咯咳唾的病证。《泰定养生主论》:“气痰者,因事逆意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参见痰证条。 气痰痰证的一种。 ❶燥痰。 ❷指素有痰疾而被精神刺激诱发者。 ❸指梅核气。 气痰qì tán《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痰饮(半夏)(24)。病证名。痰证之一。 ❶即燥痰。《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 ❷指梅核气类病证。《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七情郁成,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破絮,或如梅核,四七汤;久者换苏子加黄芩、山栀子、海石、三仙丸、《千金》指迷丸。” ❸指素有痰疾,因气恼而喘咯咳唾的病证。《泰定养生主论》:“气痰者,因事逆意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 气痰qìtán痰证的一种。 ❶ 即燥痰。见《医学入门》卷五。详燥痰条。 ❷指素有痰疾, “因事逆意” 而致喘咯咳唾者(见元·王珪《养生主论》)。 ❸指梅核气。《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 “气痰, 七情郁结, 痰滞咽喉, 形如败絮, 或如梅核, 咯不出, 咽不下, 胸膈痞闷, 宜清火豁痰丸(制大黄、白术、枳实、陈皮、山栀、半夏、黄连、黄芩、南星、贝母、连翘、花粉、茯苓、神曲、白芥子、玄明粉、青礞石、青黛、甘草、沉香、竹沥)”。参见痰证、梅核气条。 气痰qì tánqi phlegm; phlegm causedby qi disorder 气痰 气痰phlegm caused by excessive feelings病征名。(1)dry phlegm-syndrome,燥痰。(2)phlemsyndrome aggravated bymental strain,素有痰疾“因事逆意”而致喘咯咳唾者(见元代王珪《养生主论》)。此处指因情绪而引起的喘病。当属心身疾病范畴。(3)梅核气。《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气痰,七情郁结,痰滞咽喉,形如败絮,或如梅核,咯不出,咽不下,胸膈痞闷。”治疗见梅核气条。本病属癔病中的癔病球。 ☚ 气嗽 气郁 ☛ 00003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