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卫兵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卫兵运动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组织红卫兵,并于6月24日和7月4日写了2张提倡“造反”的大字报,于7月28日将2张大字报送交毛泽东。8月1日毛泽东复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及其造反行动。随后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大中学校迅速发展起来,并走上街头破“四旧”和进行革命大串连。毛泽东于8月18、31日,9月15日,10月1、8日,11月3日、10日至11日、25日至26日8次接见红卫兵,人数达1100万人。红卫兵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突击队,引发了全国的大动乱。1968年底以后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红卫兵组织名存实亡。197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共青团十大筹委会《关于红卫兵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红卫兵组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以不继续存在了。 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运动Hongweibing yundong红卫兵最早是在北京的中学生中成立的狂热的青少年“革命造反”组织。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一些高年级学生组织了红卫兵,从6月初起,其他中学也先后成立了红卫兵、红旗战斗小组、东风等组织。6月24日清华附中红卫兵贴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大字报,认为“革命就是造反,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是造反”,宣称革命者就是孙猴子,要“抡大棒,显神通,施法力,把旧世界打个天翻地覆,打个人仰马翻,打个落花流水,打得乱乱的,越乱越好!”“搞一场无产阶级的大闹天宫,杀出一个无产阶级的新世界。”以后他们又贴出《再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三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大字报,引用了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各界庆祝斯大林六十寿辰大会上讲话中的一段话“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7月28日清华附中红卫兵托江青将他们给毛主席的信及前两张大字报转给毛泽东。8月1日毛泽东复信,肯定他们的行动,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并将他们的信及清华附中红卫兵的两张大字报全文印发给八届十一中全会与会者。8月3日清华附中红卫兵到钓鱼台看了毛泽东的信。他们惊喜若狂。从此这封信不胫而走,“造反有理”的口号迅速传开。8月18日天安门广场召开百万人大会,毛泽东身着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成了红卫兵的最高统帅。从此,红卫兵组织从中学扩展至大学,红卫兵运动在全国兴起。 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 ☚ 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 扫四旧 ☛ 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运动Hongweibing yundong“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倾错误思潮影响而兴起的一次全国性的青年学生运动。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初期,由大、中学生自发成立的青少年群众组织。1966年5月29日,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首先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并于6月、7月发表了三篇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大字报。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8月18日,毛泽东佩带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红卫兵。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组织系统杂乱,各行其是,完全脱离了各级党团组织的领导。他们在林彪、江青一伙直接或间接的操纵、利用下,到处造反,乱揪乱斗,搞乱了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是造成全国大动乱的一个因素。1968年夏,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后,红卫兵的社会作用日益减弱, 1968年底以后,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红卫兵运动逐渐名存实亡。197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共青团十大筹委会《关于红卫兵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作为“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红卫兵组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式宣告了红卫兵运动的终结。红卫兵运动的政治方向是错误的,但参加红卫兵的多数青少年是真诚地追随毛泽东和党中央而走上“革命造反”道路的,经过实践教育,绝大多数人逐渐由狂热而怀疑、觉醒,不少人走上同林彪、江青集团作斗争的道路,紧跟林彪、江青集团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只是极少数。 ☚ 五一六通知 “破四旧、立四新” ☛ 红卫兵运动在“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6月红卫兵首先在北京出现。8月1日,毛泽东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写信,说他们“对反动派造反有理”,表示“热烈的支持”。此后,红卫兵运动即遍及全国。从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泽东、林彪等先后8次在北京接见全国来京的1300万师生和红卫兵。9月5日中央发出通知,肯定了红卫兵在全国进行大串连的活动。红卫兵在林彪一伙“打倒一切”口号的煽动、蒙骗下,到处冲击党政领导机关,并引起群众间的派别对立,成为全国动乱的重要因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