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气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气势 气势古代诗学概念。语见唐释皎然《诗式·明势》:“气胜势飞,合沓相属。”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云:“尝观韩吏部诗歌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揭电,奔腾于天地之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势”、“气势”原是兵家用语,指士气军势排山倒海,锐不可挡。《孙子兵法·兵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淮南子·兵略》:“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此谓气势。”文学批评术语“气势”一词由此移用而来,指散文、诗歌文气流畅宏达,富有声势力度。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提出写文章“即体成势”,“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又认为“势有刚柔,不必壮言慷慨,乃称势也”。他认为“势”是具体而合自然的,且普遍存在于“刚柔”不同风格的作品中。王夫之认为写诗“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之神理也”(《薑斋诗话》卷下)。说明以势辅意,宛转屈伸,方能写出诗歌神理,使作品具有矫健的活力。写散文讲究敛气以蓄势,写诗也重取势。诗歌取势之理与绘画的道理相通。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精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种以少摄多,以近含远,咫尺之内包涵万里之势的构图特点,也正是诗歌(尤其是体制短小的作品)具有气势所必需的条件。王夫之对此作了说明,“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他举崔颢《长干曲》为例,“君家住何处? 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赞美此诗“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薑斋诗话》卷下)。这首诗只写了“借问”一个动作,而将女子内心浓烈的怀恋故乡之情和盘托出。由此可见,作诗取势就是寻到一个制高点,让一腔情感勃然喷动,畅肆流泻,诗歌气势也在其中。“气势”一词还经常被用来说明笔力雄健,纵横吞吐,大气磅礴一类诗歌的艺术特点。皎然《诗式》第一条《明势》以“萦回盘礴,千变万态”形容“开阖作用之势”的“奇势”。说明“气势”是诗歌作品强韧的力度和涌奔飞动的体貌,它更多是指壮美之诗。方东树指出,诗固然重“气势”,但是又要避免写得“太尽”、“太流易”,弥补的方法是“济以顿挫之法”,增以“厚重”之质(《昭昧詹言》卷一)。这是对“气势”说的有益补充。 ☚ 气格 灵气 ☛ 风棱/风雷/下风雹/云水怒/人定胜天/八面威风/九天揽月/力挽狂澜/山崩地裂/千军万马/天崩地坼/天旋地转/天翻地覆/云合雾集/日升月恒/气冲斗牛/气吞万里/气吞山河/气贯长虹/气卷江湖/风云变色/风卷残云/风起云涌/孔武有力/回天/石破天惊/龙吟虎啸/叱咤风云/地动三河/回天之力/壮气熊熊/抟风/狂飙/轩然大波/沧海横流/拔山盖世/势如破竹/雨后春笋/呼风唤雨/降龙伏虎/挥斥/凌厉/席卷/威风凛凛/回山转海/倒海翻江/高屋建瓴/浩浩汤汤/排山倒海/掀天斡地/惊天动地/秋风扫落叶/雷动/潮流/鲸吞海/搏虎屠龙/雷厉风行/雷霆万钧/横扫千军/震天骇地/翻江搅海 ☚ 二九、运动 风棱 ☛ 气势qìshi神气,气壮:自己挣的自己花,这多~!(陈明远 张子清《时代足音》) 气势qì·shi
![]() ![]() ![]() ![]() ![]() ![]() ![]() ![]() ![]() ![]() 气势;气焰qìshì qìyàn【同】 都是名词;都有威风、力量、势头的意思;都能带形容词谓语。 气势;声势qìshì shēnɡshì【同】 都是名词;都有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和状态的意思。 气势qìshì人或事物显示出来的某种力量和气派 气势qìshì表现出来的气概和形势。 气势qìshì【释义】 气势 气势即精神状态。指武术运动员在赛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气度和态势,包括精、气、神、劲力、功架等。如“气势赢人”;“气势不凡”。 ☚ 作势 四平架 ☛ 气势;弃世;憩室◉ 气势qìshì 名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或形势。〈例〉~磅礴/ 雄伟的~/ 人民大会堂~恢弘/ 大海汹涌澎湃的~令人敬畏。 气势在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相统一的基础上, 运用修辞方法形成的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的情调和气韵。长短句的灵活运用,对偶、排比、反复、顶真、反问等修辞方式的选用,都可形成一定的气势。如: “生产多么需要科学! 革命多么需要科学! 人民多么需要科学!”作者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单句,从三个方面强调科学的重要性, 句式匀称, 铿锵有力。 气势qishi(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和势头:~汹汹|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的~,迅速占领了南京|这座山绵延数千里,~非常雄伟。 气势(同)气派 气概 气魄 气势qìshì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气概和势态。多用于积极方面。 气势 气势气(气矜) 势(头势) 意 鼻息份儿 另见:气魄 气概 声势 威力 力量 形势 雄壮 雄伟 ☚ 气势 有气势 ☛ 气势/有气势/人的气势/来势/各种程度的气势/锐气/势不可挡/气势大/气势逼人/气势盛大/气势旺盛/气势雄壮/气势雄伟/气势猛烈 ☚ 各种象征 气势 ☛ 气势qì shì❶气概,威势。《淮南子·兵略》:“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 气势氣勢qì shì指药力。《梦溪笔谈·药议》:“大率汤剂气势完壮,力与丸、散倍蓰。煮散者,一啜不过三五钱极矣。” 气势momentum;imposing mann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