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民族资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民族资本mín zú zī běnнационл

民族资本

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是一种区别于官僚买办资本的中小资本。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在国民经济中一般不占主要地位, 但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争取民族经济的独立具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 往往一方面受国内外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排挤, 一方面又依赖于外国垄断资本。中国的民族资本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形成, 至二十世纪初叶得到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已通过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民族资本

091 民族资本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一般指中小私人资本。在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商人、官僚和地主,引进外国设备和技术,开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加上少数工场手工业,形成了中国民族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发展较快。但在国民党统治的20多年中,民族资本发展缓慢。据解放初期的统计,全国私人资本的工业企业仅有12万余户,职工164万余人。中国民族资本基本上代表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组织了社会商品生产,比封建经济具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它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它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但民族资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软弱,它在技术设备和原材料方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又常常依靠反动政权和封建势力加强对工人、农民及其他小生产的剥削,因而它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采取了保护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它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它进行了和平赎买,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天津电报总局   继昌隆缫丝厂 ☛
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minzu ziben

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一般为中小资本。早期通称商办企业,以后又称为民族工业。辛亥革命后,我国民族资本获得初步发展。以后,一直发展缓慢,且规模狭小,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他们之间存在矛盾和斗争。民族资本在技术、设备、原材料上以及资金融通和产品运输上,对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依赖较大,这反映了民族资本的先天软弱性。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剥削劳动者和阶级对抗之上的。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成份。它的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社会化和国家现代化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同时,民族资本是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抑下求生存和发展的,它的发展,与当时中国人民要求经济独立和政治民主的愿望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1953年起开始对它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原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

☚ 官僚资本   四大家族 ☛
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民间商人、地主或一部分官僚投资生产、流通领域的资本。在旧中国,民族资本有一定的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是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在许多方面还与外国帝国主义资本和国内官僚资本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从1872年南海商人陈启沅自海外归来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起,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相继投资近代工业,逐渐形成中国的民族资本。1872—1894年,一共办了100多个民族资本近代企业,资本额约计2089.3万元。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机器缫丝业、机器轧花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业、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采矿业以及电灯、自来水等行业。甲午战争后,在 “设厂自救”的社会舆论要求下,民族资本开始有较大的发展。1895—1913年新设厂家594家,资本总额12029.7万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又得到进一步发展。1916—1918年新注册厂家374个,资本共7463.3万元。1918—1927年间,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不少民族资本家利用大好时机扩大生产,民族资本力量更加壮大,出现 “面粉大王”、“纺织大王”。1927—1937年民族资本呈现曲折发展的状态。其中1927—1930年有所发展,特别是纺织、缫丝、卷烟等轻工业的资本占整个工业资本的44%;1931—1935年,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而发展停滞; 1936—1937年又获得再发展,新设厂家193家。但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摧残以及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使得民族资本几乎陷于破产的境地。据解放初期统计,全国共有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企业12万余户。投资较多、规模较大的资本集团有: 拥有9家纱厂、12家面粉厂的荣氏资本集团,拥有3家纱厂和10余家贸易、金融业的郭氏集团,拥有火柴、毛纺、水泥、煤矿、银行等10个企业的刘鸿生资本集团,以及水利化学公司、久大精盐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中华橡胶厂、民生轮船公司等。

☚ 官僚资本   新民主主义经济 ☛

民族资本

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中国民族资本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和个别工场手工业者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开始向近代工业投资。甲午战争后,在设厂运动和收回权利运动的推动下民族资本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它遭受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排挤和打击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摧残和破坏,再未得到发展。据统计,解放初期全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只有12万余户,大多为中小资本,职工164万余人。主要经营轻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未发展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民族资本在政治上经济上力量软弱,大多数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和依赖,又受它们的压迫和阻碍,同它们有比较尖锐的矛盾。民族资本所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本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

被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中国在明代后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十九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出现;二十世纪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更有较大发展。资本主义银行业也在十九世纪末出现,二十世纪初期有所增长。1936年,据不完全统计,民族资本总共约为40.4亿元法币,其中工业资本仅占20%弱,金融资本,商业资本占80%强。民族资本代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的发展虽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是, 它的力量是很微弱的, 它的大部份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民主革命时期, 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保护, 被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经过利用、限制、改造和赎买, 最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四大家族   经济协会 ☛
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

在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民族资本基本上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在政治上经济上力量软弱,大多数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买办势力有不同程度联系,依赖它们,但另一方面又受到它们的压迫和损害,同它们有比较尖锐的矛盾。中国的民族资本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辛亥革命后有了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无暇顾及中国,民族资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它横遭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排挤、压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摧残,停滞不前。解放初期,全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仅12万余户,职工164万余人。中国的民族资本大多为中小资本,其主要阵地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应用近代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比封建地主经济和个体经济高得多。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本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对它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
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

❶指相对于外国资本而言的本国资本。
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私人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相对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国家资本而言。早期通称商办企业。“民族资本”一词抗日战争以后出现。民族资本包括私人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工业、矿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金融等业的经济。旧中国民族资本绝大部分采取货币资本 (金融资本) 和商品资本 (商业资本) 的形式,金融业、商业资本数量占绝大比重,在农业中没有什么地位。民族工业资本企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 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规模很小,资本不足,工场手工业占相当的比重; 设备、技术、经营管理很落后。民族商业资本较之工业资本带有更多的殖民地性和封建性,其活动主要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不等价交换服务和剥削小商品生产者、劳动人民,部分地服务于工业资本。民族金融资本比商业资本具有更大的买办性和封建性,其资本主要用于公债和商业投机,对产业贷款极少。民族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近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组织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化生产,比封建地主经济和个体经济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由于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封建势力的压迫、排挤,民族资本家有一定的革命积极性。同时,由于民族资本绝大部分设备、技术和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商业、金融业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获取利益,依靠反动政权和封建势力维持自身的存在,民族资本家又有其消极的、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面。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采取保护并允许其有一定程度发展的政策。解放后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和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将之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 附股搭办   官僚资本 ☛
000107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