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神主古人重人事、轻鬼神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左传》桓公六年记季梁对随侯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季梁并没有完全否定“神”的存在,但却贬低了“神”的地位。他认为“神”并非是国家命运的主宰,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是“民”。在“民”与“神”二者的关系中,民处于主宰和决定的地位,鬼神之情也要依民而行,故曰“民为神之主。”季梁还认为,修人事重于崇祭祀。国君如不能得到作为“神之主”的民的拥护,无论如何虔敬地崇祀鬼神,鬼神也不会降福;反之,国君若能修明人事,对内改变“民各有心,鬼神乏主”的状况,对外改善与兄弟之国的关系,才能谋求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免遭亡国的祸难。季梁所表达的“民为神之主”的思想,充分肯定了民是国家兴亡治乱的决定力量,强调统治者顺从民意、修明人事的重要性,具有反对神学迷信的进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