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毛文锡《更漏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毛文锡《更漏子》《更漏子》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①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②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③宵雾散,晓霞辉,梁间双燕飞。 【注释】 ①阑.残也,尽也。子规,即杜鹃鸟,传说古蜀帝杜宇所化。又名催归。韩愈《赠同游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这里取其寓意。②梦难凭,红纱一点灯,言梦中难会,醒来只见红纱围绕的荧荧一灯而已。③芳节,芳菲时节,指春季。丁香,即紫丁香。古人常以之寓写愁情。 【译文】 漫漫春夜阑珊,绵绵春恨未了,花丛之外杜鹃鸟,啼月声声催晓。心上人儿刚在梦中逢,梦去无踪难凭。迷蒙空对,如豆红纱灯。 若是寻常时候相别倒也作罢,偏偏是芳菲春光时节。你看那庭前的紫丁香,恰似我心千千结。夜雾渐散,晓霞吐辉,梁间燕儿,正双双对对地飞。 (王 洪译) 【集评】 清·陈廷焯:“红纱一点灯,真妙。我读之不知何故,只是瞠目呆望,不觉失声一哭。我知普天下世人读之,亦无不瞠目呆望失声一哭也。”(《白雨斋词评》) 近代·李冰若:“文锡词质直寡味,如此首之婉而多怨,绝不概见,应为其压卷之作。”(《栩庄漫记》) 现代·华钟彦:“丁香结:固结不开,犹人之愁固结不解也。李中主《山花子》: ‘丁香空结雨中愁’是也。”(《花间集注》) 【总案】 本词属传统的闺情词。其所写主要有两个侧面:相思与怨别。一对情人睽隔千里,了无见期,自然会相思相念;思而不得,念而难会,自会产生怨悱之情。本词前半,重在写思,妙在以景烘情,“红纱一点灯”一句,写得尤为深妙,把女子睡中孤独、醒后凄凉的苦闷心理烘托得十分逼真。故陈廷焯氏读后竟“瞠目呆望,不觉失声一哭”。后来写怨,重在借景达情。“丁香千结”一句,尤为神来之笔,它化无形之情为有形之物,把词中主人公那种思念情人而不得的怨情表达得具体可感、真切生动。使读者不能不对主人公的命运抱有深切同情。另外,委婉曲折、含蓄蕴籍亦是本词一大特色。上半以“啼月”之子规寓写盼归之情,下半以双飞梁燕反衬独立空房的苦闷。其言外之意、味中之情,相信读者定能体会得到。 毛文锡《更漏子》《更漏子》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1。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2。宵雾散,晓霞辉,梁间双燕飞。 【释】 1.阑:残也,尽也。子规:即杜鹃鸟,传说古蜀帝杜宇所化。2.芳节:芳菲时节,指春季。丁香:即紫丁香。古人常以之寓写愁情。 【译】 漫漫春夜阑珊,绵绵春恨未了, 花丛之外杜鹃鸟,啼月声声催晓。 心上人儿刚在梦中逢, 梦去无踪难凭。 迷蒙空对,如豆红纱灯。 若是寻常时候相别倒也作罢, 偏偏是芳菲春光时节。 你看那庭院的紫丁香, 恰似我心千千结。 夜雾渐散,晓霞吐辉, 梁间燕儿,正双双对对地飞。 【评】 此词写相思怨别之情,婉而多怨,情景逼真,被评为“其压卷之作”(李冰若语)。而“红纱一点灯”尤受推许。清人陈廷焯读之,说有“瞠目呆望,不觉失声一哭”之感,大概也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将那种梦里追寻、相会,醒后仙迹难凭,空有纱灯一点的凝望情景展示出来,令人有梦耶仙耶人耶之幻。 毛文锡《更漏子》毛文锡《更漏子》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1。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2。宵雾散,晓霞辉,梁间双燕飞。 【注释】 1.阑:残也,尽也。子规:即杜鹃鸟,传说古蜀帝杜宇所化。 2.芳节:芳菲时节,指春季。丁香:即紫丁香。古人常以之寓写愁情。 今译 漫漫春夜阑珊,绵绵春恨未了, 花丛之外杜鹃鸟,啼月声声催晓。 心上人儿刚在梦中逢, 梦去无踪难凭。 迷蒙空对,如豆红纱灯。 若是寻常时候相别倒也作罢, 偏偏是芳菲春光时节。 你看那庭院的紫丁香, 恰似我心千千结。 夜雾渐散,晓霞吐辉, 梁间燕儿,正双双对对地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