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旗山陕会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社旗山陕会馆 社旗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社旗县县城的中心,是清代初年山西、陕西两省籍的商人集资兴建的同乡集会所。会馆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5473平方米。主要建筑均设在中轴线上,前后次序为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钟鼓二楼、悬鉴楼、东西长廊、东西配殿、大拜殿等。大拜殿是中心建筑,建于1869—1892年。高34米,面阔23米,进深45米。重檐庑殿式顶上,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檐下设木雕的历史、神话等故事像,如《封神榜》、《西游记》等书中的场景。殿内分前、后两部分。前殿原设暖阁,内供奉关羽牌位。后殿为宴会厅,布置得富丽堂皇。在大殿的前面,左右各设一方高达2.5米的石画屏。画屏由浅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方法刻成,一为“渔樵耕读”,一为“十八学士朝瀛州”。较为重要的建筑还有悬鉴楼,它是会馆内的一座戏楼,又称“八卦楼”。建于清嘉庆元年至道光元年(公元1796—1821年),为一座三滴水歇山式顶的楼阁。环楼上下遍布木石雕刻,装饰得相当精美。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布局采取完全对称的形式,木刻、石雕、陶塑、铁铸等工艺雕刻遍布其间,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遗存。1988年,社旗山陕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观星台 白马寺 ☛ 社旗山陕会馆 社旗山陕会馆位于社旗县徐府街中间路北,原是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裔孙修建的府第。清代初年,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富商巨贾将其改建为富丽堂皇的会馆,作为三省同乡集会之地,名曰山陕甘会馆,清光绪末年改为山陕会馆。 ☚ 郑州商代遗址 殷墟 ☛ 社旗山陕会馆 社旗山陕会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不断增修扩建,光绪十八年(1892)全面竣工。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集资兴建的同乡集会之所。社旗古镇原名赊旗店,在清初商业极盛时期成为南北九省商贾云集之处,素有豫南巨镇之称。当时号称七十二街,10万以上人口。俗语称“天下店,数赊店”。山陕会馆作为秦、晋商人兴建的行会,是清初商业经济发达的产物。会馆占地5473平方米,有前、中、后三进院落,139间陪房,北高南低,鳞次栉比,布局完整对称,具有典型的清代风格。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钟鼓二楼、悬鉴楼、东西长廊、东西配殿、大拜殿等。整个建筑群上覆彩釉琉璃瓦,富丽堂皇。馆内有戏台悬鉴楼,又名八卦楼,嘉庆元年(1796)动工,道光元年(1821)建成。楼高30米,翚斗飞檐,层层叠叠,为三滴水歇山式楼阁建筑。北面戏台上悬空横挂盘龙翔凤的金字匾额“悬鉴楼”。环楼上下饰以精美的木石雕刻图案。馆内中心建筑为大拜殿,1869年建,1892年竣工。楼高34米,面阔23米,进深45米,为重檐庑殿式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顶覆碧绿色琉璃瓦,殿檐下有《西游记》、《封神榜》木刻故事图像。分前后两殿。前殿原设暖阁供关羽牌位,以示忠义。阁上对联云:“大义秉乾坤无亏馨香百代;精忠贯日月蕴育俎豆千秋。”前殿为宴会厅,殿内红柱上缠绕着金鳞闪闪的赤须龙和彩羽斑斓的丹顶风。殿前有两方巨幅石画屏,高2.5米,采用浅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技法,刻画出“十八学士朝瀛洲”和“渔樵耕读”的生动形象,主题鲜明,富于质感。殿下筑高台,围以石栏。会馆两侧有钟鼓楼,楼前有图案精美的琉璃照壁。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宏伟壮观,被誉为“古镇明珠”。1929年遭日本侵略军轰炸,部分被焚,经1970、1977及1982年的多次重修,现原貌已大致恢复。 ☚ 9. 社旗县 10. 唐河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