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日shè rì

祭礼社神(土神)的日子。有春、秋二社。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刘言史《嘉兴社日》:今年社日分余肉,不值陈平文不均。

社日shè rì

祀社神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此处指秋社日。社,土地神。
(例)金井梧桐一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燕知社日辞巢去,雁折芦花过别乡。(九十四·1188·)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即春社和秋社。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尽情娱乐。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地名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
 后两句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此即社树,亦即“故国乔木,”它是乡国之象征,故受崇拜。其中桑、柘二树是常见社树的树种。此诗“桑柘”二字紧扣“社日”,绝非闲笔。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颇为别致。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时代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但在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事实。

诗词《社日》全文、翻译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社日

 

王 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原诗今译】


 鹅湖山下的稻粱长得肥且壮,
 猪圈鸡舍对着的门扉关又开。
 春社散场日照桑树树影儿斜,
 家家啊,扶着个泥醉人归来。


 【鉴赏提示】
 社日是古代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此后始有春秋二社。春社一般为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是日,“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荆楚岁时记》)。可见社日兼有祭神和乡邻会聚、宴饮两种性质。在古代以此为题材的诗歌中,王驾这首《社日》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这首诗题作《社日》,却偏无一字正面描写作社的热闹情景。诗人一落笔即撇开“社日”的题面,简洁地勾画出村居的风光:仲春时节的鹅湖山下,稻粱肥壮,丰收在望。一个“肥”字传神地描绘出禾苗蓬勃的长势。鹅湖山这一地名,也让人联想到水面上鹅鸭成群嬉戏的欢快情景。再将镜头转向村内,只见猪满圈,鸡满架,呈现出一幅富庶的景象。更值得玩味的是“半掩扉”三字。门儿半掩而不上锁,既显示出时世的升平,村民的富足,补足了上文的描写,又暗示出人们都去参加社日活动去了,从而不露痕迹地过渡到对社日的描写。
 本来,首二句已经从侧面描写出社日的背景,为下文正面描写社日的祭祀、宴饮做了艺术上的铺垫;然而,诗人在后二句中却依然撇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取景,描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既借桑柘的树影在地上越来越长,表明夕阳西下,暮色降临,点明了时间,又暗示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衣食双足。这时,春社散了,那些在庆祝社日的宴饮中喝得醉醺醺的农民,被家人搀扶着回家了。“家家”这一重叠词表明,出现这种情景的不是一家两家,而是极其普遍。诗人选取的春社散后的这一情景,极富于暗示性和表现力。它可以使人联想到作社表演正处于高潮时的热烈场面。因为“醉人”需人“扶得”方能“归”,正说明是大醉;而之所以大醉,正是因为在观社时兴高采烈,在宴席上开怀畅饮;这样的醉人“家家”都有,不正表明作社时场面之大、气氛之浓么!
 艺术史上有这样一个事实,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的都是人物的侧面。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中也认为大多数物体的“侧面总比它们的整个的正面要可爱得多。”这首诗在社日的大背景下,从侧面选取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表现了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对我们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美学启示。

社日shè rì

祀灶神的日子。一年两次,分别于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社日

社日shèrì

┃┃ 古时祭祀社神日。汉以后,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方有春秋二社。唐·杜甫《燕子来舟中作》诗:“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 穷天   改火 ☛

社日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汉代以前,只有春季祭祀一次,汉以后始有春、秋两社,一般选戊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所用日子,汉至唐各代不同。参阅《礼记·月令》“仲春之月”郑玄注、孔颖达疏、宋丘光庭《兼明书·社日》。

社日shè rì

指社规定的集会活动的日子:李纨又向众姊妹道,“今儿是正经~,可别忘了。”(四三·992)按,指海棠社原先规定每月定期活动两次的日子。

社日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秋社,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王安石《歌之丰》:“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专闻鼓。”

日子

日子

日(日辰;日分;月日;时日) 辰(时辰) 年月 时光
幸福的日子:甜水
儿子供养父母的时日:爱日
欢聚的日子:欢期
男女欢会之日:嘉期
男女欢会之时:雨暮 云朝雨暮
情侣约会的日子:燕期莺约 燕约莺盟燕约莺期 莺期燕约
亲友相聚或风光美好的日子:胜日 胜期
以后相见的日子:后会之期
宴请之日:飨日
祭祖的日子:祖日
祭祀土神的日子:社(社日;~戏;春~;秋~)
禊事活动之日:禊日
有集会的日子:集日 集期
赶集的日子:虚日
乡间的集日:闹子
闲空的日子:虚日 闲日
休息的日子:息日
安宁的日子:宁日
经历的日子:阅日
说话前或后不久的日子:最近
昼长的日子:长天老日
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出头之日 出头日期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日子:前夜
帝王登基之日:灵期
兴盛的日子:熙旦
禁忌的时日:忌时
逝去的日子:逝日
从今往后活着的日子:今生今世
无希望的日子:长夜
日子难熬:寸阴若岁

另见:日期 制订 择日 约会 喜庆 庆贺

☚ 日子   好日子 ☛
社日

社日

祀社神日。关于社神,应劭《风俗通义》引《孝经说》: “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社日,四邻并结综合社,宰牲牢,为屋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汉以前只有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汉以后又有秋社,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白居易《社日关路作》: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反映春社的诗作较多。唐张演《社日村居》: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梅尧臣、陆游等有《春社》诗。《事物原始》介绍了社日,《东京梦华录》有秋社介绍。各地均祀社神,具体作法不尽相同。

☚ 祭风伯   寒食节 ☛

社日

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社日日期,周代本用甲日,汉代至唐代则各代不同。汉代以前,只有春社。《荆梦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祭祀时所用的肉,称“社肉”。

社日

社日

古代祭祀社稷神的日子,夏代已经产生,唐宋时最为盛行。社日分春社和秋社,各在春分、秋分前后。汉代以前只有春社,以后才有春秋二社。祭祀社稷神规模大小有别,有的十二户人家组织一社,有的二十五户人家组织一社,也有全村所有人家组织一社。时逢社日,人们携带米酒、社饭去祭奠社稷,祭祀完毕大家一起聚餐和进行各种文娱活动。杜甫 《遭田夫泥饱美严中丞》: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 《社日诗》: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寒食节   火把节 ☛
社日

社日

古代祭祀社稷神的日子,夏代已经产生,唐宋时最为盛行。社日分春社和秋社,各在春分、秋分前后。汉代以前只有春社,以后才有春秋二社。祭祀社稷神规模大小有别,有的十二户人家组织一社,有的二十五户人家组织一社,也有全村所有人家组织一社。时逢社日,人们携带米酒、社饭去祭奠社稷神,祭祀完毕大家一起聚餐和进行各种文娱活动。杜甫 《遭田夫泥饱美严中丞》: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 《社日诗》: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寒食节   火把节 ☛

社日shè rì

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卫生易简方·卷之十》:“用社日祭余酒,喷屋四壁能辟蚊。”

社日

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孔安国传《书·禹贡》云:“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汉以前,只有春社,用甲日,且与“夏礿、秋尝、冬烝、秋省,而遂大蜡”,同为“天子之祭”。汉朝开始,分为春、秋两个社日,春社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秋社则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行之。二社适值春分、秋分之际。二社的祭礼,天子一般亲自“郊祀”,平时的“四时致祭”则视情况而定。汉以后,二社仍存,但春社最为隆重,且由祭神转而有乡聚之意,如唐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

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届时举行饮宴、赛会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