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侍御史里行 殿中侍御史里行官名。宋代置。殿中侍御史属御史台,掌纠百官失仪者。因其官小职卑不能上殿论奏,而通过御史大夫向皇帝转奏。因纠劾百官有时须面陈,故称其里行,后设官专行上殿论奏。《续资治通鉴·宋纪》:“景祐初,置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凡四人。既而久阙不除,于是诏以两人为额。” ☚ 殿前副都指挥使 殿前左卫副将军 ☛ 殿中侍御史里行差遣名。隶御史台殿院。
职源与沿革唐武则天于御史台置殿中里行(《通典·职官》6《殿中侍御史》)。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四月二十四日始置(《长编》卷114壬辰)。元丰新制罢(《玉海》卷121《祥符御史台》)。
职掌与殿中侍御史同。
简称❶殿中御史里行。《长编》卷115壬辰:“高若讷为主客员外郎、殿中御史里行。”《宋史·高若讷传》:“迁尚书主客员外郎、殿中侍御史里行。” ❷御史里行。《玉海》卷121《祥符御史台》:“景祐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置御史里行。”《宋史·仁宗纪》2:“景祐元年夏四月癸丑,诏御史台置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里行。” ❸里行。《石林燕语》卷9:“欧公以为今台官举人须得三人以上、成资通判者,所以难于充选。因请略去资格添置御史里行。但选材堪此选,资深者入三院,资浅者为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