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水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山水磨分为平轮、立轮两种。平轮主要分布在川道地区、渭河流域,转轮为木质,用水量较大,水槽较平,差度为 35~40 度之间,磨扇厚重,出面率较高。立轮磨用水量小,主要分布在山区峡沟,工艺制作难度大,转动部分先用水将立起的木轮冲转,然后用立轮带动主轴使磨扇下部转动进行磨面。20 世纪 80 年代初,农村拉上高压电,用电动机皮带轮作动力,直接改造成电动磨。20 世纪 90 年代,武山水磨除土榨油磨磨油籽外,大部分农村全部用上电钢磨。武山水磨现存最早一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一处建于清同治年间。全县现存 5 处水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其他水磨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