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滞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智障;滞胀◉ 智障zhìzhànɡ 名 由于大脑生理缺陷或伤残而导致的智力障碍。〈例〉~儿童教育/ 不要歧视~人。〈近〉智残。 滞胀zhìzhàng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例如:“西方国家在经历了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滞胀’之后,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人民日报》1988.7.4)“最近,有同志宣传‘反滞胀’论点,警告我们不要将国民经济引向滞胀的轨道。我们认为,对‘滞胀’理论宜有正确认识。”(《经济日报》1989.3.14) 滞胀zhì zhàngстагфляция滞胀 滞胀指二战后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经济状况。通常,生产过剩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等四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一般出现生产减缩、物价跌落、失业增多等经济现象。但在1975年前后,西方国家随着生产减缩,出现的不是物价跌落反而是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西方经济学家将这种新的经济现象称为停滞膨胀。为改变停滞状况,需要财政、货币政策的扩张,以刺激经济;但这又引起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为压低通货膨胀、降低物价,需要财政、货币的紧缩,但这又无法避免经济的衰退与生产的停滞,造成更加严重的失业。 ☚ 基础设施 按劳分配规律 ☛ 滞胀Stagflation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在加拿大,60年代末以前的经济活动主要随着总需求的起伏而变化。总需求的增长会导致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增长。相反,总需求的减少会导致产量的降低、失业率的增高、通货膨胀率降低。70年代和80年代的滞胀部分是由“供给震荡”(价格的增长)引发的。如果政府面对巨大的供给震荡而保持总支出不变,就会产生严重的衰退。因为在能量或食物方面开支的增长意味着在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支出的减少,会使生产降低、失业人数增加。如果政府增加总支出,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大多数西方政府采取的政策是既创造高通货膨胀又保持高失业率。人们的期望值也是影响滞胀的因素,如果人们希望通货膨胀继续下去,他们就会相应地调整工资和价格,使通货膨胀的势头难以遏制。 滞胀 滞胀亦译作停滞膨胀,它一般指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滞”指低速的、零的甚至是负数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引起的经常的大量失业;“胀”是指持续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引起的物价的大幅度上涨。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与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有密切关系。有人把“滞胀”的出现看作凯恩斯主义失败的标志。 ☚ 滞后 滞期费 ☛ 滞胀 滞胀滞胀是 “停滞膨胀” 的简称。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和经济低速增长的交织并存状态。表现在经济危机或萧条阶段,失业增加,物价下跌; 经济繁荣阶段,失业减少,物价上涨。但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现象: ☚ 国际经济法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 滞胀参见“经济停滞膨胀”条。 滞胀Stagflation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止,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关系。向下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解释了这一点。而20世纪70年代初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事件动摇了失业率和生产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的信念。从1974年开始,与日益上升的失业率相伴随的,即使不是加速的也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而生产率的增长却急剧下降了。日益加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失业率和下降的生产率增长同时出现,导致经济学语言中一个新的术语的流行-“滞胀”。“滞”指经济停滞、失业率高; “胀”指通货膨胀严重。滞胀就是低经济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及高失业率交织并存的状态。滞胀的出现使凯恩斯学派的总需求政策和菲利浦斯曲线受到了质疑和修正。 滞胀Stagflation亦称“萧条膨胀”,或称“膨胀衰退”。“停滞性通货膨胀”的简称。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即滞胀。 滞胀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的状况。“滞”指经济的衰退和停滞,表现为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胀”指高通货膨胀率。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在经济衰退和停滞时期,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而在经济扩张时期,高经济增长率(或低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一高一低的替代关系,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以高失业率维持了低通货膨胀率,60年代中期和后期则以高通货膨胀率维持了低失业率。但进入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却与高通货膨胀率出现了并存的滞胀状况。这主要是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石油危机等诸多因素有关。由此,在20世纪50—60年代鼎盛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滞胀滞胀现象出现于西方国家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指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一方面,生产停滞和失业问题同时存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反而因为遵循凯氏理论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结果导致滞账的产生。 滞胀 滞胀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滞胀现象出现于西方国家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方面,生产停滞和失业问题继续存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没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反而因为遵循这一理论及政策主张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结果是形成了生产停滞和失业与通货膨胀等互相矛盾的经济现象并存的局面。在滞胀面前,凯恩斯主义作不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亦不能提供有效的政策主张,从而使其经济理论陷入困境。 ☚ 奥肯法则 货币金融危机 ☛ 滞胀 滞胀Stagflation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低速增长、失业增加和物价上涨同时并存的综合经济现象。“滞”是指生产停滞和大规模失业兼而有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停滞必然引起失业增加,失业增加又会加深生产停滞;“滞”可用工业生产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来表示。“胀”是指通货膨胀而言。一般用消费物价上涨率作为“胀”的表现指标。“滞胀”并不限于周期的某一阶段,它可以出现于危机、回升甚至高涨等不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发生“滞胀”现象。 ☚ 加速折旧 地下经济 ☛ 滞胀 滞胀“停滞膨胀”(Stagflation)的略称。指战后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经济状况。通常,生产过剩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等四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一般出现生产减缩、物价跌落、失业者增多等经济现象。但在1975年前后,西方国家发生了普遍性的经济危机,随着生产减缩,出现的不是物价跌落,反而是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西方经济学家,将这种新的经济现象称为停滞膨胀。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使西方国家穷于应付:为改变停滞状况,需要财政、货币政策的扩张,以刺激经济;但这又引起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为压低通货膨胀、降低物价,需要财政、货币的紧缩,但这又无法避免经济的衰退与生产的停滞,并造成严重的失业。 ☚ 道·琼斯平均指数 滞后指标 ☛ 滞胀 滞胀即 “停滞膨胀”。 ☚ 停滞膨胀 基础设施 ☛ 滞胀 滞胀stagflation“停滞膨胀”的简称。“滞”指经济停滞,失业严重,“胀”指通货膨胀严重。滞胀就是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这种状态在70年代初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存在失业时不会有通货膨胀,有通货膨胀时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菲利浦斯曲线修改了这一观点,承认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但又强调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滞胀的出现否定了上述理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争论。新古典综合派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劳工市场的结构性特征来解释滞胀,并提出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供给管理政策来对付滞胀。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则把滞胀的出现归咎于凯恩斯主义倡导国家干预经济的后果,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破坏了市场机制对经济自发调节的作用,从而导致滞胀的产生,因此,他们主张应减少国家的干预,实行自由放任来对付滞胀。但现在还没有哪一个经济学家能对滞胀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也没有哪一种政策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 爬行的通货膨胀 菲利浦斯曲线 ☛ 滞胀stagfla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