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滞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滞颐

病证名。出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指小儿口内流涎,浸渍两颐。脾之液为涎,脾开窍于口,小儿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或脾胃蕴郁湿热,上蒸于口而致。脾气虚弱者,口角流涎清稀,面白唇淡,治宜温补脾气,用益黄散或温脾丹;脾胃湿热者,口角流出稠涎,口渴烦躁,治宜清热利湿,用清脾散之类。《幼幼集成》卷四:“小儿两颐流涎,浸渍胸前者。盖涎者脾之液,口为脾窍。脾胃虚寒,不能收敛津液,故涎从口出而滞于颐。治宜温脾丹。”

滞颐

病证名,出自《诸病源候论》。指小儿口角流涎,浸渍两颐的现象。

滞颐滯頤zhì yí

病证名。指小儿口角流涎,浸渍两颐的证候。《婴童百问·卷四》:“小儿滞颐者,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也。”

滞颐zhìyí

病症名。出《诸病源候论》。小儿口角流涎, 浸渍两颐的证候。多因脾胃虚寒, 不能收摄, 或脾胃湿热, 上蒸于口而成。脾胃虚寒者, 涎清面淡, 治宜温补脾胃, 用益黄散。脾胃湿热者, 治宜清热化湿, 用泻黄散。

滞颐

滞颐

滞颐,又名“涎液不收”。即小儿口中经常流涎,浸渍两颐及胸前,不仅衣服常被涎水浸湿,而且口腔周围发生如粟红疹及糜烂。滞颐患儿,大多饮食和神气均属佳良,故家长往往忽视。患有口疮和口疳的小儿,亦常见有不断流涎的现象,需与滞颐鉴别。大抵患口疮和口疳的小儿,在牙根和舌腭等部位,必有腐破之处,且使小儿吮乳不便。而滞颐则无此等现象,故《幼科金鍼》云:“错将疳证持疑惑,试看口中穿不穿。”可资鉴别。
滞颐的病因,一是脾胃虚寒,不能收摄其津液,以致不断流涎。如《诸病源候论》云:“小儿滞颐者,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也,此由脾冷涎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渍于颐也”。一为胃热,廉泉不能约制,而涎自流也,所谓“胃热则廉泉开,故涎下。”如《内经》云:“舌纵涎下,皆属于热”。当辨清虚实寒热,给予适当治疗。
❶脾虚滞颐: 其临床表现,多为小儿面色苍白,流涎清稀而不止,啼声低弱,口中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此即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故涎从口出,形成脾虚流涎。治宜温运燥湿,可用温脾丹加减。如脾气虚弱,语声低微者,可加党参、黄芪。食物不化者,可加神曲、焦山楂、炒谷麦芽,帮助消化。
❷胃热滞颐: 其症多为小儿面色潮红,流涎粘稠而不止,啼声响亮,口渴引饮,小便短赤,大便臭秽,此为胃热津液上泛之象,形成胃热流涎。治宜清利湿热,可用清解散加减。如大便干秘者,可加大黄、玄明粉下之。
❸多吻滞颐: 由于大人多吻,或经常手捏儿颊,以致廉泉松弛而引起涎流不已者,不属于病态,只要注意避免接吻,或手捏儿颊,自会逐渐减少流涎而日趋正常。
❹滞颐糜腐: 是指因流涎日久,而致口腔周围糜腐之证,宜用消毒或清洁柔软的纱布拭干,撒布炉连粉 (炉甘石、黄连、灯草、冰片)每日数次。

☚ 重龈重腭   小儿齿病 ☛

滞颐

滞颐

儿童涎液从口角流出,积留于面颊、颈及胸前,称为“滞颐”。《诸病源候论·卷47》说:“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本症以三岁内的小儿为多见,由于经常不停的流粘稠涎液,致使口腔周围潮红、糜烂、发疹,常使患儿烦扰不安。本病的发生,多由于脾胃虚寒,以致津液收摄失常,故有流涎不止现象。《寿世保元·卷8》曰:“涎者津之液,脾胃虚冷,故涎自流,不能收约。”《婴童百问·卷5》云:“滞颐……此由脾冷,涎多故也。”但也有由于脾胃湿热而致者,当脾胃湿热,胃受热则弛缓,缓则廉泉不能约束,故流涎不止。如《灵枢·口问篇》说:“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其他原因,如乳齿萌出阶段流涎者,无其他症状,属生理性改变,不属病态。
其症见涎液多,从口角流出,致下唇、颊下、颈前等处满布粘滑涎液,并常弄湿衣襟。若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而致者,并见流涎清稀量多,唇淡,面白,不思饮食,消瘦,便烂,肢软,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若脾胃湿热上蒸而致者,并见口角潮红,或赤烂,面赤唇红,口渴思饮,口臭,口涎粘稠,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浮数,指纹紫色。治疗上,脾胃虚寒者,宜温中燥湿,用温脾丸或温胃散;脾胃湿热者,宜清胃泻脾,用清热泻脾散或通心饮。外治,可用白附子30克,研细末,醋调为膏,晚上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外用绷带包扎固定,次晨除去,隔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 口腔白斑   口臭 ☛

滞颐zhì yí

infantile slobber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