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谊以谋利,明道而计功清初颜元的伦理道德命题。语出《四书正误》卷一:“其实,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后儒乃云‘正其谊,不谋其利,过矣!宋人喜道之,以文其空疏无用之学,予尝矫其偏’;改云‘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强调“正谊”、“明道”与“谋利”、“计功”是不可分割地联在一起的。认为人的耳目感官遇外物必发情,其行必有所追求,因而“谋利”、“计功”是人的本性。“世有耕种,而不谋收获者乎?世有荷网持钩而不计得者乎?”(《颜习斋先生言行录》)而作为道德原则的仁、义、礼、智等则是指导、调整和衡量人的感性欲求的准则,故离开社会生活中人的欲求和功利,道德也就无从表现。道德的重要,也正在于它能指导人们的情欲,有助于社会的实事实功。指斥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理论,是“老无释空之根”的“腐儒”之论。与此相联系,在道德评价中,则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认为只有实功才真正具有道德价值。“德性以用而见其醇驳,口笔之醇者,不足恃!”(《习斋年谱》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