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腿假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腿假肢 小腿假肢小腿假肢适用于截肢平面在膝关节间隙以下10cm至踝上5cm左右的小腿截肢患者。截肢部位过高、残肢过短则失去较好的承重和屈膝功能; 截肢部位过低、残肢过长将引起血运不良,易出现并发症。小腿假肢有传统小腿假肢和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近年来又出现了骨胳式小腿假肢。
踝关节: 正常人体踝关节是承重最大的关节,完成背屈和跖屈运动。假肢踝关节是小腿假肢的重要部件,并与假脚配套。踝关节和假脚一般有四类: ❶固定踝部,假脚后跟带有软垫的萨奇脚(SACHfoot)(图2)。萨奇脚一般用聚氨酯微孔橡胶制作,其耐磨性好、质轻、着色性好、外观美、成本较低。 ❷带有前后缓冲器,步行时有背屈、跖屈运动的单轴踝关节(图3)。 ❸除具有背屈、跖屈运动,还兼有脚内翻、外翻运动的多中心踝关节(图4)。多中心踝关节可以改善穿戴假肢步行的步态,尤其适合于在不平的路面行走。后跟高度可调的踝关节具有后跟高度调节挡块,可根据鞋跟高度的变化,患者自己方便地换档。一般的踝关节在装配到假肢上,经过对线调整后,仅能适合于一种鞋跟的高度,否则将造成站立不稳定。带有后跟高度调节挡块,就可以使患者能穿不同鞋跟高度的鞋,如平底鞋和高跟、半高跟鞋,而保持同样的稳定性。
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 与传统小腿假肢的区别是取消了膝铰链和上靿,完全由残肢承重。这类假肢按悬吊方式分为三种: ❶带有髌上环带的“环带式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通称PTB(Patella Tendon Bearing Prosthesis)假肢(图5A)。 ❷依靠髌骨上缘和股骨内外髁悬吊的“包膝式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通称PTS (Prosthese Ti-biale Supracondylienne)假肢(图5B);和 ❸带有楔形凹板的“明斯特式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国际上称为KBM(Kondylon Bettung Munster)假肢(图5C)。 PTB假肢的接受腔是用从残肢上精确制取的模型,增强材料和树脂等化工材料真空成型技术制成的。这种接受腔与残肢全面接触,主要承重部位在髌韧带、胫骨内踝、胫骨前嵴两侧、胫前肌的起始处、腘窝和小腿后方的软组织部位。由于接触面积较大,承重部位合理,增加了稳定性和支配假肢的能力。同时,也就可以取消膝铰链和上靿,仅用髌上环带悬吊即可。这样,有利于发挥膝关节的功能,步态较自然,避免了大腿肌肉萎缩,且穿脱方便。PTB假肢适用于小腿中段截肢患者,不适用于膝关节过伸或异常活动的患者。PTS假肢的接受腔前髁上缘,可以依靠髌骨和股骨内、外髁上缘悬吊假肢,从而取消了用于PTB假肢的髌上环带。这样,进一步避免了血液循环障碍,同时又增加了步行中的稳定性和穿脱方便。但是,在膝关节屈曲时悬吊作用较差。KBM假肢的接受腔前壁终止于髌骨下缘,两侧延伸到股骨内、外髁上缘; 同时,在内上壁设一个可拆卸的楔形凹板,当残肢穿入后插入楔形凹板,扣住股骨内髁,使两侧壁象钳子一样夹住股骨内外髁而起悬吊作用。这种假肢的侧向稳定性好。KBM假肢和PTS假肢对小腿中段截肢和残肢不短于10cm的患者都适用。
骨胳式小腿假肢 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小腿假肢,由接受腔、支撑管、调整机构、踝关节、假脚和装饰外套等部件组成(图6)。接受腔的制作与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相同,根据需要可选配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踝关节,踝关节、支撑管和调整机构都包裹在装饰外套内。调整机构有双套筒和四棱柱等不同形式,都可以实现在额状面和矢状面上角度的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使接受腔、踝轴和假脚的位置合适,使承重合理,步态自然。装饰外套是用高强度的泡沫塑料按患者的健肢形状精确制作。外套柔软、颜色近似肤色,具有适当的弹性。骨胳式小腿假肢外形逼真,对女性截肢患者是一种可以穿裙子的假肢。骨胳式小腿假肢采用系列化的标准零部件,易于安装、维修和更换。支撑管的长度便于调整,这对于小腿截肢的儿童更为有利,可以随着肢体的增长,很方便地调节支撑管的长度,从而使假肢与健肢相适应。 ☚ 踝关节和假脚 大腿假肢 ☛ 小腿假肢 小腿假肢小腿假肢适用于小腿截肢病人。小腿截肢的水平面以小腿三头肌的肌肉、肌腱移行部位较理想。为了残肢有较好的承重和支配假肢的功能,成人残肢长度,从膝关节间隙至骨残端一般不应短于10cm。按结构小腿假肢可分为传统小腿假肢和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两类。 图1 传统小腿假肢 ![]() 图2 软跟假脚(SACH假脚) ![]() 图3 带前后缓冲器的踝关节 ![]() 图4 膝关节铰链轴心装配位置 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 是近代小腿假肢重要成就之一,国际上统称为P T B小腿假肢 (patella tendonbearing prosthesis)。它与传统小腿假肢的区别是取消了膝铰链和上靿,完全由残肢承重,靠髌上环带悬吊(图5)。这种假肢的残肢接受腔与残肢全面接触,主要承重部位在髌韧带、胫骨内髁、胫骨前嵴两侧,胫前肌的起始处、腘窝和小腿后方的软组织(图6)。由于接触面积大,承重部位合理,增加了稳定性和支配假肢的能力。此外,这种假肢重量轻,穿脱方便,并避免了前述上靿引起的缺点。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适用于小腿中段截肢的病人,不适用于膝关节过伸或异常活动的病人。 近年在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基础上演变出两种新的类型(图7): ❶包膝式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 (prothesetibiale supracondylienne),简称PTS假肢,又称PTES假肢(Prothese tibiale a emboitage supracondylien)。其接受腔前缘和侧缘高,容纳了髌骨和股骨内外髁。于屈膝位穿假肢,依靠髌骨上缘和股骨内外髁悬吊、固定假肢。这种假肢的优点是上缘高、接受腔与残肢接触面大,步行中稳定和使用方便,缺点是当骑车、下台阶屈膝提腿时悬吊作用差,屈膝坐下时接受腔前缘支起裤子,影响外观。 ❷明斯特式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 (Kondylon Bet-tung Munster),简称K B M假肢。该假肢接受腔前缘齐髌骨中部,内外侧缘至股骨内外髁上方,内上壁设一可拆卸的凹板扣住股骨内髁,以悬吊假肢。这种假肢对小腿中段截肢和残肢不短于10cm的病人都适用。 图5 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 ![]() 图6 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接受腔 图7 三种髌韧带负重小腿假肢悬吊方式的比较 ☚ 下肢假肢 大腿假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