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指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尤其是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手术时或手术后制动、受压所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等原因引起的小腿肌肉静脉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后,约30%可在72小时内自动溶解。45%血栓机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造成静脉腔阻塞和静脉壁炎症反应。按血栓形成范围不同,可无或稍有低热,局部有不同程度酸痛或压痛,扪按时有饱胀感觉,出现轻度水肿,踝关节和小腿表面温度升高,小腿下垂位时呈郁血色泽改变。25%病人血栓向近侧蔓延。如果胫静脉被血栓堵塞,上述症状和体征较为明显,小腿增粗;如果腘静脉受累,血栓的漂浮部分容易脱落,并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明显增加。
发生于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一般均较轻微,容易被疏忽。如进行下列检查,有利于作出早期诊断。
❶Homans与Neuhof试验: 前者是直腿伸踝时,可在腓肠肌部激发疼痛; 后者是扪按腓肠肌时有紧张痉挛感觉,在腓肠肌二腹之间有增厚、硬结和压痛;
❷血压表充气试验: 先在健肢的小腿和髌骨上缘16cm处扎上血压表充气带,充气到疼痛时,读数予以记录,逐渐放气,当疼痛消失时再记录读数。然后在患肢的相称部位作同样检查,如果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论充气和放气的疼痛点,都比健肢低;
❸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 静脉注射同位素标记125碘纤维蛋白原后,每日对小腿的同一位置进行扫描,将发现放射量突然增加;
❹静脉造影检查: 上行静脉造影不仅有助于正确诊断,而且可了解血栓的范围和大小。
凡血栓形成足以引起临床表现而有造影证据者,都应积极治疗。治疗方法有溶栓和抗凝二种疗法:
❶溶栓疗法: 目前应用的溶栓剂有链激酶和尿激酶二种。应用链激酶时,成人初剂量50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于30分钟内静脉滴完,以后每小时10万单位,连续72小时,然后应用抗凝疗法,预防复发。尿激酶的用法,成人日剂量3~6万单位,分成二次,每12小时一次,每次1.5~3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中,可作静脉滴注,亦可在踝上扎上止血带,然后在足背静脉直接推注,共3~5天; 溶栓疗法必须在起病不超过3天内应用方能奏效。
❷抗凝疗法: 一般都是以肝素开始,接着就使用香豆素衍化物。肝素可静脉持续滴注或间歇性注射,亦可皮下注射,成人剂量每日约2~2.5万单位,以维持凝血时间超过正常值约2倍(25分钟左右)为标准。香豆素衍生物中,可选用华法灵,成人剂量第一日为15mg,第二日减半,第三日维持量再减半,以使凝血酶原值能维持25%为标准。抗凝疗法应维持二个月左右,其作用是防止血栓蔓延和再发,但不能消除血栓。
针对病因的预防方法主要是加速血液回流和祛聚(防血小板凝聚)、抗凝。小腿静脉血回流主要依靠腓肠肌收缩,因此,手术期间应用踏板装置使踝关节作伸屈运动,外套以充气的长统靴使小腿间歇受压,或应用电刺激法使腓肠肌收缩,通过小腿被动收缩的作用,加速血液回流,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手术后应鼓励做早期活动。在祛聚、抗凝方面,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2~4万)或小剂量肝素,前者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亦可在麻醉开始时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每隔日应用一次,共三次。后者可在术前用5000单位皮下注射,以后每日二次,每次5000单位,直至术后5~7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