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正确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是邓小平外交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确立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重要原则,这也是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注意学习外国党的经验,扩大交往合作,又反对外来干涉与控制。邓小平在调整、发展对外党际关系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恢复和发展与外国党的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处理兄弟党关系的重要原则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发展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即 “我们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要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四项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有以四个方面的内涵:
(1) 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公式和模式。邓小平指出: “一个党评论外国兄弟党的是非,往往根据的是已有的公式或者某些定型的方案,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 这是因为,“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页)这一论断,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了党际关系的深刻教训,揭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性要求。社会主义进程,尽管不同的国家有本质上的共同性,但各自有差别。各国自然条件、文化历史、民族阶级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国家都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如果把一国经验、模式固定化,神圣化,只能扼杀各国政党和人民的创造性。邓小平指出: “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也难免犯错误。”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页)他认为,一国的革命要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各国共产党应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他指出: “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页)“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页)他还指出:“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去进行革命,更不应该要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中国的模式。”(《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页)
(2) 各国党的方针政策应由本国人民去探索和判断。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外因都只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样靠本国条件的成熟,靠本国党的努力和国内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本国党和国内人民最了解情况,其路线、方针、政策只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这些方针政策正确与否,也只能通过本国实践来检验,正确的,本国党和人民坚持; 错了,本国党和人民重新探索。因此,任何人和国外政党不能越俎代疱。但在共运史上,却有不少的越俎代疱行为。邓小平总结这些教训,指出: “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最了解那个国家情况的,毕竟还是本国的同志。”(《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页)包括欧洲共产主义,邓小平指出: “欧洲共产主义是对还是错,也不应该由别人来判断,不应该由别人写文章来肯定或者否定,而只能由那里的党、那里的人民,归根到底由他们的实践做出回答。人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进行探索,这不能指责。即使错了,也要由他们自己总结经验,重新探索嘛!”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9页)
(3) 各国党要互相尊重,不能对别人发号施令。邓小平指出: “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9页)这条原则要求各国党不论人数多少大小强弱,历史长短,执政与否都应完全平等。如果一个党凌架于其他党之上,就会破坏正常的党际关系乃至国家间关系。各国党互相尊重,就要尊重各党的主权和尊严,每个党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同党之间应相互学习,不应该对别人指手划脚。观点上的分歧和差异,不应成为发展相互关系的障碍。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邓小平还指出: “一个党和由它领导的国家的对外政策,如果是干涉别国内政,侵略、颠覆别的国家,那末,任何党都可以发表意见,进行指责。我们一直反对苏共搞老子党和大国沙文主义那一套。他们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的是霸权主义的路线和政策。”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319页)正确处理党际关系,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无产阶级政党要独立自主地向本国和本国人民负责,独立自主地根据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道路。独立自主,要求在任何时候,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这样既不作为附庸,又不称霸欺侮别人。邓小平指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1页)“有一点最重要,就是任何大党、中党、小党,都要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对别的党、别的国家的事情不应该随便指手划脚。对执政党是这样,对没有执政的党也应该是这样。”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6页)
(4) 不计前嫌,发展党际友好关系。发展党际合作关系,会遇到如何处理历史遗留的问题,邓小平外交思想提出了捐弃前嫌的方针。1977年铁托访问中国时,邓小平与其对以往的诸多分歧、争论不计前嫌,恢复了中断近20年的两党关系。开创了对待党际历史问题的新模式。1980年,中意两党也本着这一方针,重新团结起来。邓小平根据这一经验指出: “我们在处理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时,总的来说是清醒的。但是回过头看看,我们过去也并不都是对的。不久前我同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同志谈话时说,过去我们对意共发表过一些不正确的意见。他也说,正确的并不都在他们方面。我说,我们两党之间过去的争论一风吹了。”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9页)邓小平在回忆铁托访华情况时曾说: “我们谈得很好,达成了共同的谅解,就是过去的事情都不谈了,一切向前看。现在,我们同东欧其他各国的党和国家的关系也是采取这个态度,把今天当作新的起点,好好地发展我们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6页)在会见匈牙利社会党总书记时,邓小平表示: “我们之间过去的问题一风吹,一切向前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6页)1989年,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 “历史帐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这也是这次会晤取得的一个成果。双方讲了,就完了,过去就结束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5页)邓小平倡导的不计前嫌的方针,在发展党际关系中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与世界各主要政党建立了联系。我们不仅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交,也与各国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及工党建立联系,推动了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
正是在邓小平提出的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和方针的基础上,我们党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