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正卒 汉朝时期在本郡的兵卒。规定23~56岁男子,一生之中必须有一年在本郡服兵役,其余时间为本郡的预备兵,有随时被调遣或延长服役时间的可能。戍卒和卫士也称为“正卒”。 正卒秦制:“凡民年二十三,附之畴官,给郡县一月而更谓卒;复给中都一岁谓正卒;复屯边一岁谓戍卒。”汉及三国,男子从傅籍之年(汉初十五岁,景帝时二十岁,武帝以后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期间,须服兵役二年,称正卒。正卒一年在本郡服役,任材官或骑士或楼船,接受军事训练,兼负责地方治安,参加本郡或邻郡偶发的战事;另一年在京师屯戍,称卫士。另外,还须在边郡屯戍一年,称戍卒。一说适令男子一年在本郡服役,称正卒,另一年或戍守边境,或到京师驻守,称戍卒或卫士。汉代兵役制度尚无定论,还有其他说法。 正卒 正卒秦汉时期农民承担的三种兵役之一。秦代十七岁以上的男子一生必须到京师服役一年的兵役。汉代二十三至五十六岁男子,一生必须服兵役两年,其中一年接受训练,一年到边疆屯戍或到京师守卫皇宫。 ☚ 优免 更卒 ☛ 正卒古代适龄男子一年在本郡服役,称正卒,另一年或戍守边境,或到京师驻守,称戍卒或卫士。秦制:“凡民年二十三,附之畴官,给郡县一月而更谓卒;复给中都一岁谓正卒;复屯边一岁谓戍卒。”汉及三国,男子从傅籍之年(汉初15岁,景帝时20岁,武帝以后23岁)至56岁期间,须服兵役2年,称正卒。正卒1年在本郡服役,任材官或骑士或楼船,接受军事训练,兼负责地方治安,参加本郡或邻郡偶发的战事;另1年在京师屯戍,称卫士。另外,还须在边郡屯戍1年,称戍卒。 正卒 正卒西汉兵役。正卒规定:每个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一年。役期满后,遇有军事需要, 还得随时应征。 ☚ 和籴 戍卒 ☛ 正卒 正卒秦汉的一种兵役。秦制,男子年达十七(一说十五)始服兵役,每年到郡县服役一月的称更卒;到京师百官服役的称正卒。汉袭秦法,规定凡男子年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在郡县服役一月,轮流更替,称更卒;每人一生必须到京师服役一年,称正卒。一说汉时男子从二十三岁起需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受军事训练,练习射箭、赶车、骑马、行船等本领,是谓正卒。另一年或屯戍边疆或到京师守卫皇宫,称为戍卒或卫士。其余时间为本郡预备兵,遇军事需要,随时应征,至五十六岁始免。 ☚ 更卒 罢癃 ☛ 正卒汉代兵役制度,规定成年男子(景帝至武帝时以二十岁始,昭帝时改为二十三岁始)为国家的预备兵,称正卒。正卒须服两年兵役,一年在本郡国任材官、骑士、轻车或楼船士,进行基本军事训练。另一年戍守边塞或到京师守卫皇宫,为“戍卒”或“卫士”。其余时间各从本业,准备有急变应征,并在每年八月参加当地的“都试”,即军事操演考核,至五十六岁老免。东汉光武帝时取消“都试”和两年服兵役期,但仍保留“正卒”预备兵制度,有事临时征召入伍。 正卒秦汉士兵名。秦制男子自十七岁开始,每年在本郡县内服徭役一月,称为更卒,主要是修筑城垣、道路、宫苑以及为军队运输军需物资等。一般至二十岁时转服兵役,为期二年,第一年在本郡服役,基本上集中于本郡治所进行训练,根据所习兵种, 有轻车、材官、骑士、楼船士的区别。第二年到京师或边防服役,到京师服役的充任京师屯卫兵,称为卫士;到边地服役的称为戍卒,主要职责是保卫边疆。服满兵役后退回本郡为预备兵,至五十六岁始免役。在此期间,平时每年服劳役一个月,有战争时即应征入伍。汉承秦制,士兵有正卒与戍卒的区别,惟服兵役的年龄自二十三岁始, 较秦制推后了数年,退役的年龄与秦代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