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 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徽州舞草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全村分东南西北中5方,扎成5条香龙,明月之夜作“五龙闹中秋”之舞,煞是热闹。龙身围2尺,用稻草绳节节捆扎而成,长约30丈,每隔七八尺支一柄钢叉;龙背上扎草辫,自颈到尾连成一溜三角,类鳍;尾分3股,编成3瓣,故名“三尾龙”。龙头制作比较精致:将细水竹编连成栅状,两片相叠固定在龙身的前端,再用短棒把它撑开,便形成“血盆大口”,龙嘴里悬吊着斗大圆灯一盏,剪纸作龙舌;龙额正面贴一大红“王”字,一对灯笼饰成龙眼;草编龙须有三四尺长,龙颈披红挂彩。龙头和龙身的钢叉各由两名壮汉撑举,龙头主领全龙动作。入夜,龙头灯火齐明,龙身插满篾香,星光遍体。撑龙人头裹白巾,手擎钢叉,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托灯笼,在前引导,锣鼓开路,鞭炮相助。香龙摇头摆尾,在人群的前呼后拥下,蜿蜒而行。当五路香龙汇集到祠堂前广场时,舞龙进入高潮。鞭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纸屑纷飞;灯光、月光、香火光交融一片,喊声、笑声、唿哨声一时齐发。五副锣鼓齐响,指挥着五龙表演。该村对舞香龙的要求甚高,在锣鼓点声中,五条龙要协调一致,步伐整齐,队形和舞姿造型,均有常规。首先是“五龙献月”。五龙依次走圆场,后龙头接前龙尾,顺绕三圈,反绕三圈,盘成圆圈造型,象征亲人团圆。突然一龙昂首斜插入圈中,其余四龙依次紧跟,小跑步,往中心盘旋,逐层叠高,中心龙居于最高点,形成一座层次分明的五龙盘旋塔。稍停片刻,只听唿哨一声,撑龙人回身向后,反尾为首,在紧锣密鼓声中,小跑反盘,美其名为“五龙盘月”。继之是“五谷丰登”,五龙各自盘成圆形,其一居中,余者居四角,五圆彼此靠近,象征五个粮囤,同时各自在原地盘旋,一顺一反,重复三次。又一声唿哨,阵势猛然出现“金龙追龙”。由一龙组成一个小圆,其余的围成一个大圆,前龙头和后龙尾将小圆夹住,小圆就象月亮绕地球一样,既自转又随着大圆圈的龙尾公转,于是,大圆、小圆同时旋转,越转越快,直至小圆公转一周方息。此时,鼓声如滚雷,锣声如急雨,气氛非常热烈。后五龙再度走圆场慢步行进,各自构成“梅花瓣”,然后靠拢,美名“花好月圆”,象征人们相亲相爱,美满幸福。 ☚ 玩草龙 摸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