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了哥王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了哥王根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基源 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了哥王的根。 原植物 了哥王Wikstroernia indica(L.)C.A.Mey. 余项参见“了哥王”条。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采挖,切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烘干。 或剥取根皮,晒干。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贵州。 鉴别 性状 根呈弯曲的长圆柱形,常有分枝,直径5~30mm,长达40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略突起的支根痕、不规则的纵沟纹及少数横裂纹,有的可见横长皮孔状突起。质硬而韧,断面皮部类白色,厚1.5~4mm,强纤维性,与木质部分离,撕裂后纤维呈绵毛状,木质部淡黄色,木射线甚密,导管微细孔状。气微,味微苦、甘,嚼后有持久的灼热不适感。以条粗、皮厚为佳。 显微 本品根的横切面:木栓层为10~20余列细胞,有的充满黄棕色或红棕色物。皮层较窄,纤维多,成由成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7~22μm,壁厚,非木化至微木化。 韧皮部宽广,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甚多,与薄壁细胞交互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26~85μm;木纤维多。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236-237) 理化 取样品粉末3g,用氯仿-甲醇(8∶2)回流提取30分钟,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0.40.10)为展开剂,以西瑞香素为对照,展距15cm,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西瑞香素斑点显蓝色荧光;用氨熏后,于日光下检视,色斑变黄,置紫外光灯下检视,色斑呈灰绿色荧光。(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81)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蒸熟,切片,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含白瑞香素(Daphnoretin)、黄酮甙及芫花素[1],根皮含有南荛甙(Wikstromin)、牛蒡酚、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荛花酚(Wikstoeniol)、冷杉树脂酚(Piamoresinol)[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通讯 1979;(8):6 [2] Phytochemistry 1976;15(1):1789 【药理】: 本品所含的南荛甙对犬有利尿作用,剂量为2~4mg/kg。 根皮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所含树脂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根和茎皮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亦有作用。 水煎剂对小鼠淋巴瘤-1号腹水型抑制率达45.4%。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2 。【药性】:性味 苦,寒。 有毒。 ❶ 《福建民间草药》:“苦,寒。有毒。” ” 功效 清热,利尿,解毒,杀虫,破积,止血。 主治 肺炎,腮腺炎,水肿臌胀,瘰疬,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❶ 《生草药性备要》:“十蒸九晒,治跌打煲酒服。亦治恶疮,捶蜜敷亦效。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服。 粉碎或煎煮时易引起皮肤过敏,宜注意防护。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外伤出血:了哥王根、断肠草(钩吻)全草各等量,水煎2次,每次煎2小时,两次药液共浓缩至浸膏状,加入防腐剂,放冷,均匀地涂在滤纸上,晾干即成。用时剪成小块,贴敷伤口,包扎。” 单方应用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了哥王根白皮6g,水煎服。” 体弱和晚期患者忌用。” 食疗 《岭南草药志》:“治风湿骨痛:了哥王根10g,鸡肉120g。加适量水炖7个小时,喝汤食鸡肉,每日1次。亦治麻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