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欧洲共同体建立的以统一货币为中心的经济和货币同盟组织。1969年12月6个成员国首脑在海牙会议上决定采取步骤全面建立这种联盟。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摆脱美元的控制。1970年以卢森堡首相维尔纳为首的6国专家小组提出一项计划 (通称“维尔纳计划”),经部长理事会讨论修改后,于1971年2月通过并立即生效,决定分三个阶段,预定1980年底完成。其目标: (1) 缩小成员国货币汇率波动幅度,成立“欧洲货币与合作基金”,加强有关货币、经济政策的协调工作; (2) 逐步集中成员国外汇储备,维持成员国之间的固定汇率,逐步实现资本自由流通; (3) 建立共同固定汇率、共同储备制度、共同中央银行、实行统一的“欧洲货币”。在头3年的第一阶段中,做到了限制成员国间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实行“蛇行于洞”式汇率制,1973年3月起实行货币联合浮动,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等。以后因1974--1975年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两个阶段的目标均未实现,该计划搁浅。为防止1977--1978年爆发的美元危机的冲击,稳定欧洲货币,欧洲共同体于1979年3月成立欧洲货币体系。它实际上取代了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 ☚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1991年12月9日至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会议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并于1992年2月7日正式签署。经济与货币联盟确定了本世纪末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步骤。其最终目标,是要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包括实行单一的货币(欧洲货币单位);制定统一的货币兑换率;建立一个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上述目标分三个阶段逐步实现。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到1993年底。主要任务是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至1997年。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实现各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特别是协调和监督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运作;第三阶段,从1997年到1999年1月1日。主要目标是实行统一的欧洲货币和建立独立于各成员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共体对成员国进入第三阶段提出了以下前提条件:(1)其通货膨胀率不能高于三个最低成员国平均水平的1.5%;(2)其利率水平不得超过上述平均数的2%;(3)政府财政赤字不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公共债务不得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在1996年底以前,欧共体将评估各成员国实现上述条件的程度,如果有9个成员国达到了标准,便可以在1997年1月进入第三阶段,但各成员国最迟也要在1999年1月1日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一天欧元正式启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