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汤❶《金匮要略》方。橘皮四两,生姜半斤。水煎,分三次服。治胃气虚寒而致的干呕呃逆,手足不温等症。 ❷《外台秘要》卷十引《删繁方》方。橘皮、母姜、杏仁各四两,柴胡、麻黄各三两,苏叶二两,石膏八两。先煮麻黄二沸,除沫下诸药,去渣,分三次服,不瘥再服。治肺热而致的气逆咳喘。 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方。橘皮一两半,炙甘草、竹茹各半两,人参一分。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水煎,食前服。治动气在下,误发汗而反无汗,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瞤,恶寒,食则反呕。 ❹《赤水玄珠》卷七方。陈皮、紫菀、麻黄、当归、杏仁、炙甘草、黄芩各二钱。水煎,分二次服。治冷嗽。 橘皮汤 《金匮要略》卷中【组方药物】 橘皮6克 生姜12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下咽即愈。 【主要功效】 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适应病证】 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方义分析】 本方治证为胃寒气逆,故干呕而哕;手足厥冷,为胃阳被郁,不能宣达所。橘皮开郁行气,生姜通阳散寒。
橘皮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组方药物】 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共为粗末。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主要功效】 益胃和中,化痰降逆。 【适应病证】 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橘参散”(《普济方》卷十五)、“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橘皮汤 《仁斋直指》卷七【组方药物】 半夏150克(制) 茯苓 陈皮各90克 细辛 青皮 桔梗 枳壳 甘草(炒)各60克 人参 旋覆花(去叶)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共锉为散。每服9克,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主要功效】 化痰利膈,降气止呕。 【适应病证】 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橘皮汤jú pí tāng《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橘(14)。方剂名。 【方源】《仲景方》。 【组成、用法】用橘皮四两,生姜一两,水二升,煎一升,徐徐呷之。 【功用主治】男女伤寒并一切杂病呕哕,手足逆冷。 橘皮汤júpítānɡ《金匮要略》方。橘皮四两, 生姜八两。水煎, 分三次服。治胃气虚寒而致的干呕呃逆、手足不温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