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实公债 折实公债zhéshí gōngzhài1950年我国发行的一种以实物为计算标准的公债。全称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相关链接 发行目的是为了支援解放战争,迅速统一全国,以利于安定民生,恢复和发展经济。为避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规定公债的募集和还本付息均以实物为计算标准。到 1956 年 11月底,折实公债本息全部偿清。☚ 折叠伞 折扣店 ☛ 折实公债Parity Bonds在以若干种类和数量的实物为标准、用加权平均法确定一种特殊的计算单位基础上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其主要特点有: ❶发行公债、偿还公债的货币额与实物直接挂钩,不受市场物价波动的影响; ❷以实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种类、数量和权数折算出综合的货币计账单位,一个折实单位等于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实物总和; ❸按折实单位所含实物的价格计算出折实牌价,折实牌价随物价涨跌而波动,发行与偿还这种公债均按当时的折实牌价计算。这种公债一般是在国家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币值大量下跌给购买者带来经济损失而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在东北地区发行过这种公债。 折实公债在以若干种类和数量的实物为标准、用加权平均法确定一种特殊的计算单位基础上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其主要特点有: ❶发行公债、偿还公债的货币额与实物直接挂钩,不受市场物价波动的影响; ❷以实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种类、数量和权数折算出综合的货币计账单位,一个折实单位等于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实物总和; ❸按折实单位所含实物的价格计算出折实牌价,折实牌价随物价涨跌而波动,发行与偿还这种公债均按当时的折实牌价计算。这种公债一般是在国家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币值大量下跌给购买者带来经济损失而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曾在东北地区发行过这种公债。 折实公债 折实公债parity bonds在以若干种类和数量的实物为标准、用加权平均法确定一种特殊的计算单位基础上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其主要特点有: ❶发行公债、偿还公债的货币额与实物直接挂钩,不受市场物价波动的影响; ❷以实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种类、数量和权数折算出综合的货币计账单位,一个折实单位等于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实物总和; ❸按折实单位所含实物的价格计算出折实牌价,折实牌价随物价涨跌而波动,发行与偿还这种公债均按当时的折实牌价计算。这种公债一般是在国家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币值大量下跌给购买者带来经济损失而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曾在东北地区发行过这种公债。 ☚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折实公债 折实公债以若干种类和数量的实物为标准,用加权平均法确定一种特殊的计算单位而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折实公债的主要特点有三个: ❶发行与偿还的货币额和实物挂钩,不受市场物价波动的影响。 ❷以实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种类、数量和权数折算出综合的货币计帐单位,一个折实单位等于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实物价格总和。 ❸按折实单位所含实物的价格计算出来的货币量就是折实牌价,它随物价的涨跌而波动,发行与偿还此种公债时均按当时的折实牌价进行。这种公债一般是在国家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币值大量下跌给购买者带来经济损失而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曾发行过这种公债。如1950年中央政府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东北地方政府发行的“建设折实公债”。发行折实公债是由当时的经济条件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由于多年国内外战争,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此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原已飞涨的物价更不稳定。人民政府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当时发行的公债便采用了“折实”的办法,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此之前,东北人民政府于1949年3月曾发行过第一批折实公债。1950年3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又一次发行了第二批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公债的单位为“分”,分值是按沈阳市高粱5市斤、白布1市尺、盐5市斤、原煤34市斤的市价总和计算的。公债的总额为3000万分,于1950年分两期发行,第一期在3月发行,计1700万分,第二期在9月发行1300万分,从1950年起分5年作5次偿还。东北地区发行的折实公债及中央政府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于1956年全部还清,以后便没再发行这种公债。 ☚ 企业集资证券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折实公债 折实公债公债面值与物价指数挂钩的一种债券。当币值不稳定时,宜发行此类公债,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 ☚ 强制公债 专项公债 ☛ 00001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