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折实单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折实单位

以实物为基础而以货币折算的一种计算单位。它是以货币量表示,代表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实物。各地折实单位所含实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一般是根据当地标准的生活必需品规定的。每一单位价格,由各地中国人民银行按当地折实单位所含实物的市价计算,逐日挂牌公布,称“折实牌价”。1952年前后,随着全国工资分制度的统一化,以折实单位计算工资的办法即停止实行。随着人民币币值和市场物价的稳定,1954年底以后,不再公布折实牌价。折实单位的采用,当时对安定人民生活,吸收闲散资金,保障广大职工货币工资的购买力,使其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起了一定的作用。

折实单位

中国在1949年以后实行的一种以实物为基础而以货币折算的单位。一个单位等于一定种类、一定数量实物的价格总和。1949年春始于天津,以包含面粉1斤(500g)、玉米1斤和布1尺(33cm)的前5d的平均价格为标准,后推行于京、沪、汉、宁、苏、杭各地,标准不一。应用范围原只限于折实存款,以后逐渐推广到工资、放款、公债、房租等的计算方面。

折实单位

中国解放初期为减轻通货膨胀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所实行的一种用于货币换算的标准实物单位。具体作法是,由各地区、各大城市根据不同的用途,首先确定每个折实单位所包括的实物项目和数量标准。一般是在米、面、油、盐、煤、布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中选择数种,数量主要参照当地群众对这些必需品的消费比例确定。例如: 北京举办“折实贮蓄”所采用的“标准实物单位”包括: 面粉1斤,玉米面(或小米) 1斤,布1尺。根据确定的实物标准,由指定的各地中国人民银行按日或按旬,用当地市场平均批发价格,计算出每折实单位的现行价格,并挂牌公布(叫折实牌价) ,作为日或旬的货币换算依据。这种方法于1949年首先实行于天津,然后推广到各主要城市及地区。实行货币折实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货币工资的购买力,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物价日趋稳定,折实办法已失去作用。195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停止公布折实牌价。

折实单位

折实单位

建国初期实行的,以一定种类生活必需品和数量的实物价格总额作为计价标准的单位。折实单位的价格称为“折实牌价”,由各地人民银行逐日公布。1949年首先在天津实行,以后推行于京、沪、汉、宁、苏、杭等大城市。折实单位的所含实物量各地不一,如天津市为通粉一市斤、玉米面一市斤、五福布一市尺; 上海市为中白粳一升、十二磅龙头细布一市尺,花生油一市两、煤球一市斤。折实单位的应用范围最初只限于银行折实储蓄,以后推广到工资和其他方面。当时采用折实单位确定职工工资总额的办法对保证职工生活安定起了良好作用。以后为工资分代替。

☚ 劳动强度   技术等级标准 ☛
折实单位

折实单位

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实物价格总额组成的保值计价单位。鉴于当时物价上涨、币值不稳,为保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由人民银行每日公布折实单位的价格。1949年春首先在天津实行,以后逐步推广到京、沪、汉、宁、苏、杭等地。各地组成折实单位的实物和数量不完全一样,但都是以当地标准的人民生活必需品为依据。如天津的折实单位由一斤通粉、一斤玉米油、一尺五福布组成; 上海的折实单位由中等白粳米一升、12磅龙头细布一尺、本厂生油一两及普通煤球一斤组成。分别按其前一日(天津为前五日) 的市场价格计算折实牌价。折实单位的应用范围开始只限于储蓄,不久推广到工资、房租、放款和公债等方面。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采用折实单位作为一定范围内处理经济关系的计算手段,是有积极意义的。随着人民币币值和市场物价的稳定,到1954年底,这种做法被取消。

☚ 包销   没收官僚资本 ☛
000111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