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槐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槐角6397槐花。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槐树的荚果。中原官话。甘肃敦煌。

槐角fructus sophorae

清热凉血药。出《本草备要》。见《安骥集药方》。又名槐实、槐豆。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果实。冬至后,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梗、果柄等杂质。晒干。生用或蜜炙、炒炭用。中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等地。苦,寒。入肝、大肠经。功能清热凉血,止血。主治:❶便血、脱肛,与地榆、防风、黄芩、枳壳配伍,如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❷尿血,与车前、茯苓、木通、甘草配伍。
❸赤痢,与白芍药、木香等配伍。
❹烫伤,槐角子烧炭存性,用麻油调。牛、马20~50克;猪、羊5~15克。水煎,候温灌服。外用,烧炭存性,研末调敷。脾胃虚寒及孕畜忌用。本品含·黄酮类及异黄酮类化合物、槐属甙、槐属双甙、山奈酚糖甙、芸香甙等。对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

槐角

药名。见《本草备要》。又名槐实、槐豆、槐连灯、槐连豆。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果实。主产河北、山东、江苏、辽宁等地。苦,寒。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降火。
❶治肠风下血,痔血,血痢,崩漏,血淋,吐血,咯血,唾血,鼻衄,齿衄,心胸烦闷,肝热头痛,风眩欲倒。现常用于治高血压病。内服: 煎汤,9~15g。
❷研末后香油调敷治烫伤。孕妇忌服。果实含大量芸香苷,还含染料木素、槐属苷、槐属双苷、槐属黄酮苷等。种子含脂肪油,还含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苦参碱等生物碱,以及血球凝集素等。浸膏能使兔产生一时性血糖升高。槐角在体外对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芸香苷药理参见“槐花”条。

槐角huái jiǎo

《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槐(7)。药名。
【基原】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果实。
【别名】槐实(《本经》),槐子(陶弘景),槐豆(《本草原始》),槐连灯、九连灯、天豆(《河南中药手册》),槐连豆(《中药材手册》)。
【性味】苦,寒。
❶《别录》:“酸、咸。”
❷《本经》:“味苦,寒。”
❸《本草蒙筌》:“味苦辛咸,气寒,无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大肠三经。”
❷《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兼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
❶《本经》:“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❷《别录》:“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治五痔疮瘘,以七月七日取之,捣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纳窍中,日三易乃愈,又堕胎。”
❸《本草拾遗》:“杀虫祛风,合房阴干煮饮,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瀁瀁如舡车上者。”
❹《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
❺《用药法象》:“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❻《本草衍义》:“疏导风热。”
❼李杲:“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❽《本草求原》:“槐角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五钱;或入丸、散;嫩角捣汁用。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槐角huáijiǎo

中药名。出《本草备要》。别名槐实、槐连豆。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L. 的果实。苦, 寒。入肝、大肠经。清热润肠, 凉血止血。治肠风下血、痔血、崩漏、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高血压病, 煎服: 6 ~9 克。孕妇忌服。本品含槐属苷、槐属双苷、槐属黄酮苷和芸香苷。种子含金雀花碱、苦参碱等。浸膏能使兔血糖升高, 红细胞减少。槐角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在体外对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槐角

槐角

槐角,又名槐子、槐豆、槐连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槐实。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果实。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辽宁等省。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治湿热瘀结所致的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赤白痢疾、肠热泄泻以及肝热头昏目赤等证。治痔疮肿痛,用本品配地榆、黄芩煎服,以加强泻火凉血作用; 或配苦参、白矾煎水外洗以清肠热而除湿毒; 古方亦有用槐角捣汁,和苦参末为丸内服,并以槐角取汁晒稠,作成挺子,纳入肛中以治内外诸痔者(《外台》引许仁则方);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五种肠风痔血之槐角丸,以槐角配地榆、当归、防风、黄芩、枳壳为丸服之,不论血在粪前、粪后,或痔瘘,或大肠不收,并皆治之; 或以槐角熬汁炼蜜收膏服,治疗痔瘘、肠风便血年久不止之证。槐角苦寒沉降,下行之力为多,故不但能清大肠,治痔漏肠风,凡由于下焦血分有热者,亦莫不可以相机选用,是以李东垣谓本品能“凉大肠,润肝燥”;张石顽云,本品“益肾清火,与黄柏同类异治。”具体运用,如《千金要方》治妇人漏下,用槐子烧存性,研末酒服,称为漏下神方; 《良朋汇集》槐子散,用槐角与贯众配伍,研末以醋煎服,治血淋及崩漏不止; 陈氏《产宝》以槐角与丹参(醋炒)、香附(童便炒)同用,饴糖为丸,治妇人崩淋下血; 杨氏《简易方》则以槐角配车前、木通、茯苓、甘草煎服治小便尿血。诸方皆以槐角清其血中之热为主,或辅以活血止血之品,或佐以利尿降火之味,则下焦热结所致之崩漏、淋尿诸血,自可获得正本清源之治。倪朱谟且认为“凡诸燥之火动血为患,急宜用之”。故吐、呕、咯、唾或诸衄血者,亦可选用槐角同麦冬熬膏内服。再以清肝凉血功能而言,槐角之适应证颇为广泛,如《神农本草经》著录,槐实主妇人乳瘕,子脏急痛,张石顽谓,两者“皆肝家血热之患”。又如《本草拾遗》著录,槐实“去风,煮服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此乃肝火偏胜,血热生风之证,其治当以清肝凉血为主,热除则风自熄。治肝火上升,目视昏暗不明,或流热泪,甚则目赤肿痛,槐角亦为有效的清肝明目药物,如《太平圣惠方》之明目槐子丸,用槐角与黄连配伍,治眼热目暗; 《圣济总录》于前方中再加白芍,以治赤眼肿痛昏暗;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风热上冲,头目眩、热肿、胸中不利有川芎散,用川芎以活血利气,升散头面之风,用槐角以清肝凉血,下行而疏导风热,其配合运用,尤为精当。至于古方有以槐实入牛胆中渍之,阴干百日,每日吞服一粒,云久服可明目通神,白发还黑,且谓能去百病而长生。按槐角与牛胆皆属苦寒,最易损伤阳气,不论养生、疗病,皆当辨证施治,陈士铎在论明目、变白等诸说时曾云:“槐实非长生之药……服之而有效者,必阳旺而非阴虚,实热而非虚热也”,其解析甚为精审。现代临床亦用槐角治疗高血压病,其选药亦颇恰当,但须佐以它药,共奏降压之功为宜。综观槐角,其性能大抵与槐花相似而略有差异,根据前人分辨,味苦角逊于花,而性寒则花逊于角; 花质轻,凉而带散; 角质重,寒降之力为多。故槐角清热凉血作用强于槐花,止血作用较弱;而槐花之止血作用强于槐角,清热凉血作用则较弱。故临床大多随其所宜,分别择用,而古方花与角同用者又屡见不鲜,如《华氏中藏经》治久下血及尿血之槐子丸,《证治准绳·类方》治脏毒下血之肠风黑散,《疡医大全》治痔漏之槐角丸,《百一选方》之治脱肛方等均是。关于使用方法,有认为入汤剂以槐花为优,入丸散以槐角为胜。煎服,3~15g。脾胃虚寒,食少腹泻,或阴虚血热而非实热,以及孕妇,皆当慎用。
实验研究: 槐花的果实含多种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有染料木素、槐属甙、槐属双甙、槐属黄酮甙和芸香甙等。另含槐糖、三萜类。
种子含脂肪油18~24% 又分离出半乳糖甘露聚糖,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槐果宁碱,苦参碱等。
槐角浸膏注射可使家兔血糖升高,同时出现尿糖。提取液能使兔、猪、人的红细胞凝集。种子、荚、果肉均含有抗A、抗B、抗H凝集素。中国槐为含有植物血凝素类药物,并且有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

☚ 槐花   侧柏叶 ☛

槐角huai jiao

【医学】pod of Chinese scholar tre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54:10